围绕核心素养,优化物理课堂 2020-10-1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围绕核心素养,优化物理课堂

曾永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杨港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0 )

摘要:素养是一个人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是后天可以习得的,而核心素养反映的是人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具有“五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建设好学生核心素养,笔者觉得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与自然的作用中,二是与人的作用中,三是与人文的相互作用中,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质;素养;核心素养;五大支柱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它的内涵非常丰富,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然而,从词义上来讲,素质被界定为人生来就具有的某些生理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素质大部分

是与生俱来,是不可教的。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素养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

关注。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比能力更为广泛,可以说是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同时也是人与

环境、社会相互作用时对自身知识、能力、态度的改造加工的意识、本领,素养是教育内容与关键能

力的统一,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而核心素养则是位居人所具备素养金字塔的顶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年强调,人的核心素养有“五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

改变。这五大支柱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影响人生命的质量。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堂可以成为提

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的呈现,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对于课堂适切的处理,

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知识背后“五大支柱”素养的提升。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源于生

活,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物理学发展的背后,又留下了浓重的人文色彩,那么作为物理教师,

如何优化课堂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实践,所有的物理问题都起源于对自然的探索,学生天生

就是有学习需求的、有探索欲望的,而这些需要、欲望的建立,离不开自然场景,即情境。情境是知识的外衣,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可以提高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认同度,更是启发智慧的催化剂,拉近物理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更能彰显物理的价值。如笔者在成像问题专题复习课中,我以学生参观忠孝文化园为线索,通过学生拍摄的树荫下的光斑、水中的倒影、墙角的摄像头、水中的游鱼四幅照片展开成像专题的复习,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更让学生从美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体会到无限的趣味,在学生心理埋下了一颗寻秘于自然的种子求知,也离不开对事实的敬畏和尊重,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实境,用事实说话,特别对于物理学科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基于事实做事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简化程序,为了方便,用一些动画代替了具体的实验过程,用

伪数据或理想化数据让学生去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培养出认真做事的人吗?学会做事,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尊重事实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溶入学生的血液之中,这样的学生以后才能成为踏实做事之人。

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求知、做事的机会,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更是要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形成求知能力,所以,在课堂知识的呈现上,要具有启发性,比如在教学小孔成像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这样设计:

1.让学生画出成像原理图:

2.进一步提问:你能在虚线上找出成等大的像付小孔的大致位置,并画出成像原理图吗?

3.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上面两图,你知道影响小孔成像像大小不同的因素有哪些呢?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所以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给学生

去“求知”“做事”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聪明才智源于他的手指头,让学生亲历与自然的作用过程,亲自动手去认识,去观察,去实验,去探究,才能让学生获得真知。实验不能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目的,而是让实验成为课堂中的一个学习过程,让实验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二、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让学生学会共处、学会竞争

人,作为个体,有相对独立性,但融入社会后更有群体性和社会性,共处能力就是人的一种基本

能力。学会共处,就是要让学生有团队意识,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了解他人,管理好自己和

团队的关系。合作学习是高效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的能力的一种方式。物理作为

实践学科,在学习中需要合作,在实验中更需要合作。比如: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组内

的同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甲同学扶正直尺,乙同学拿着纸锥,丙同学计时,丁同学记录,这个过

程需要有人分工,需要各司其职,完成共同的目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不仅包含合作,也有竞争。教学中,对于有分歧的话题,要让学生去争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要让学生有辩的意识,要有思考、反驳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做功改变内能时遇到的一个实例,打气筒打气,筒壁变热,主要是因为摩擦做功因素还是压缩气体做功因素?在这个问题面前,学生往往要发生争论,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这种争论,让双方各抒己见,并要求他们设计简单的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人与人文的相互作用中,让学生学会发展,学会改变。人文是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事实上,物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的,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的个体发展而研究物理学的。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认为:只有把科学和人文融为一体,我们才能期望达到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相称的智慧顶点。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关注物理中的人文价值,如:对于学生来讲,电和磁这两个物理概念以前对于他们的认识都是孤立的,学了电磁联系一章之后,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这其中就渗透了哲学中的普遍联系的规律;再比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

代宇宙观;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牛顿的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一步步的发展中就都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类试图发明永动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出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从中可以引导学生要尊重规律,脚踏实地。从学习机械效率引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量做有用功,让学生在这种哲理的熏陶之下学会发展自己。

物理还具有美学的特质,例如欧姆定律的简单深刻之美,光的反射中的对称之美,麦克斯维将电

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又体现了和谐之美。在教学中,我们也要积极渗透这些理念,比如,在教

学平面镜成像时,安排学生指出学生素描作品(桥与倒影)中的错误之处,并让学生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画出正确的画法,将普通的平面镜作图题,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呈现,也展现了对称之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美学的统一。

       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就是要敢于对旧的思想、旧的理论提出质疑,正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怀疑,才建立了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才有后来的牛顿运动定律,物理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抓住这些物理中的人文因素,给学生的发展注入动力、添加活力、指明方向。
  • 阅读(21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