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语言——萌生高效课堂的种子 读书感悟 2020-10-1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精炼语言——萌生高效课堂的种子


江校长用精炼的语言带领我们领略了一个“简单、完美、和谐”的宇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简单、完美、和谐”物理课堂。看完江校长的课,自己也不断反思,我们怎么才能追寻江校长的脚步,用精炼的语言上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呢?

一、“简单”来自认真备课

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年轻老师重教参,因为教参内有教材分析,还提供了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用来教学;有经验的老师重考纲分析,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备课的根本依据“课标”和“教材”则看得很少,甚至有些老师从未翻阅过课标,对教材也只是看看有哪些知识点。这些都不是好的习惯。依据课标、教材进行备课,才是正确的出发点。简单精炼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第谷到开普勒,从大量枯燥的观测数据到“简单”的开普勒定律。上千年的科学发展史,纷繁复杂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江校长用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不是“教材分析”,也不是“课标考纲”,而是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升华。

二、“完美”不是用学案替代教案                          

在备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写教案,而把重点放在写学案上。学案不是教案,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它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授课的目标和意图,或者给学生一种学法的指导。而教案则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认识,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对教学处理的方案,也要有对学生的分析、对学生活动的设计等。备课的结果是形成教案,而不能用学案替代。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江校长的课堂上,没有看到什么学案,江校长一直在用他的“教”在引导学生“学”。学生同样能比较“完美”地掌握“开普勒三定律”。

四、“和谐”的课堂重预设更重生成

“和谐”来自对学情的认真分析。许多现成的教案,仅仅对教学内容作了分析,对教学过程只是罗列了知识的呈现顺序,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少有的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也是按教材的编排体系预想假设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采用“阶梯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这是学生自我思考的“和谐”。

“和谐”来自课堂的生成和突破。有些教师的教案非常详细,甚至把教师怎么问、学生怎么答都写得清清楚楚。但这样的备课也存在缺陷,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课堂上教师应该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是师生交流的“和谐”。

江校长由简单的“画圆”,到复杂的“画椭圆”。由简单的“圆之美”,到复杂的“椭圆之美”。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椭圆中“焦点”、“长轴”、“短轴”等基本概念,而且突破了守恒量的难点。在江校长智慧的引导下,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在自我动手,积极思考中主动成长。

六、“精炼”才能生成高效课堂

我们看到的是江校长这一节精品课,来自他平时的积累,来自他深厚的基本功。相信江校长的其他常态课,同样精炼和高效。

上完课不等于就完成了任务。一节课的“精炼”不等于其他课的“精炼”。对一节课的研究应该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实践情况及教案进行课后反思,我们称之为“反思备课”。“反思备课”一方面能把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将教案再次优化,为下一轮教学提供备课基础;另一方面,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只有平时不断的自我“精炼”,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认真备课,剔除不必要的环节,不断反思总结,才能“精炼”出“简单、完美、和谐” 高效物理课堂。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阅读(16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