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教育案例 赏识教育也要因材施教 吴丹蕾

发布日期:2024-10-23 10:07:36     来源:yujiayu

赏识教育也要因材施教

吴丹蕾

“赏识是雨露,能催生出最艳丽的花”、“赏识具有伟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赏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教育卷帙中,我们只要一打开书,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便会扑面而来,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住往能感受到强烈的落差——事实并不尽然。

我班学生小A,行为习惯很差,上课总爱做小动作,放学后喜欢和一群“痞子”学生混在一起,常常不能按时回家。在学校骗老师说家长带他到哪里哪里作客所以作业没能完成,在家里骗父母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结果成绩红灯高挂。抱着“没有孩子是差生”的理念,我对他开始了赏识教育。上课时,我总是让他回答最浅显的问题来激发他的自信心,下课时总是单独跟他谈心,指出他尊敬师长、为人仗义的优点,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并当众给予鼓励。甚至在他上课不守纪、作业不能完成等方面我都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为他开脱。我的宽容刚开始时还能换来他一两天的认真,后来,只有一两节课,到最后,宽容和赏识完全失效,他依然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在这次赏识教育失败之后,我进行了系统的反思。

1)他为什么完不成作业?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A在小学时学习基础就很差,经常考不及格,作业也潦草应付,他甚至还没有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每天晚上8点钟之前就睡觉。他回家也常常跟父母讲起老师如何如何表扬他,一脸的开心,但父母去检查他作业时却哭笑不得,他连最基本的题目都做错且思路不清,遇到难度大点的题目,他不是不想做,而是根本不会做,与其交白卷,不如两头骗。

2)为什么不跟进他的行为?小A的行为习惯差,不是一两天内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可谓根深蒂固。十二三岁的孩子,处在一个自制力较弱的年龄段,没有一定的外在压力,要改变他沉积多年的不良习惯与思维方式,很难!

3)他为什么不感动?鲁迅迟到一次便在课桌上刻下“早”字,从此不再迟到;陶行知的学生在“三颗糖”的作用下痛哭流涕从此痛改前非。在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某件事的触发,或刺激或宽容或赏识或共鸣而“从此以后不再……”,小A如此受老师赏识,怎么没有一点感觉?这和老师赏识的技巧有关,更与学生本人没找到“人生省悟点”有关,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赏识之下都有一个好的结局,感情丰富、容易感动的学生可能会更早地迎来他的“人生省悟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策略,不单把赏识落实到语言上,更注重深入孩子的心里,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赏识落实到持续的行动中。

1)帮他补课。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在课后把小A叫到办公室,或辅导作业或检查背诵或复习课文或解答疑难,同时,要求其家长为小A请“综合型”的家教,从而改变了小A在学习上痛苦无助的现状。

2)矫正行为。沉疴用猛药,对小A沉积已久的陋习,除了因势利导之外,我采用了严格管制与当头棒喝的策略,当其上课出现不良行为时,我采取课后半小时反思及诚信度减分的办法,且给予当众批评。如此强制定型,使小A收敛了上课无所忌惮的行为,从而提高了他的听课效率。

3)培养情感。任何一种赏识行为,只有被孩子接受并转化成内趋力,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被赏识对象有丰富的情感、较好的领悟力是赏识成功的关键。我经常推荐一些有关父爱、母爱、师爱类的文章给小A读,经常跟他讲述我自身成长经历中的几个关键点,经常向他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被赏识后奋发成才的故事。同时,我还坚持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与期待……

如此,通过三管齐下,到期末时,小A不管是品行还是学业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期末成绩除了英语依然不及格外,其他几门功课都达到70分以上,还被评为班级“行为规范生”。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赏识学生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面对失败的赏识时,班主任不能急躁,更不能放弃。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单从语言上赏识,更要从行动上赏识,切实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其次,赏识不是无原则地表扬。恨铁不成钢时,偶尔用点猛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批评也是一种赏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不但要从情感上亲近学生,更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人对物的领悟能力。这样,学生“人生省悟点”才会提前来临,我们的赏识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