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活动掠影

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工作室第十三次主题研修活动(三):深研课题,赋能成长

发布日期:2024-10-20 18:02:42     来源:guhaiying

为落实和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校沟通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于8月26日齐聚云端开展了“研. 论 .思. 行”课题组活动。

环节一:“研”之有物

朱文雅和张茜蔚老师分享了她们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性物化成果。朱文雅老师将妈妈课堂课程集中《自理孝亲青春教育系列课程》分为两个重要的的板块:自理和孝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互动交流三种形式让青少年亲身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张茜蔚老师则针对网群管理中的“收集表”功能,撰写了《关于家校微信群中“收集表”功能的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从使用前的准备、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指导家长如何在家校微信群中运用收集表功能,确保家校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节二:“论”而知新

课题主持人黄丽娟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补充与解读:

1、切合实际:两位老师的分享都紧密结合了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2、课程定位:朱文雅老师的《自理孝亲青春教育系列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强调了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3、深究理论:两位老师的研究都深入探究了相关理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环节三:“思”中共进

课题组成员畅所欲言,提出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后续课题开展的想法。

高晓涵老师:“如何跳脱出常规的线上家长会,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网络家长会?”

陆静老师指出:课题的开展必须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掌握其核心理念,才能区别于传统的家校沟通,才能实现课题的价值。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中要收集家长的反馈与评价,完善课程。

陆敏芝老师:“家长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与接受有差异,网群管理规则制定与执行有难度,怎么突破?”

环节四:未来展望

工作室主持人顾海英对课题组活动进行了总结,课题主持人黄丽娟部署课题组下阶段工作。在未来的研究中,课题组将继续深入探讨和实践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融合与互补。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次活动,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家校沟通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构建理论框架、调研现状、设计创新方案、实施实践与评估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我们不仅提升了家校沟通的质量与效率,还促进了家校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更多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家长与学生需求的家校沟通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更加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朱文雅:此次研讨会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我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围绕积极心理学开展课程系列课程的研究,相信未来的课题研究之路我们会越走越顺。


高晓涵:常言道:“独行快,众行远!”此次课题研讨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通过深入的交流,我更加明确了课题的站位需精准无误,我们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积极心理学。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伙伴们还主动分享了各自在课题上的研究进度以及自己所遇到的困惑。这些真诚的交流,不仅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为我们下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陆敏芝:本次研修活动我收获颇丰,不仅深化了对课题的理解,还提升了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家校双方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茜蔚:在研讨活动中,我们更明确了家校沟通的目标应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要关注如何建立积极、互信的关系,激发家长和学生的内在潜能。研讨中,我们探讨了多种创新沟通方式,例如通过心理疏导与情感连接增强家长的参与感,以及利用积极反馈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这些方法不仅对促进家校合作大有裨益,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jUzMzQwMw==&mid=2247488735&idx=1&sn=fdd4c557a2636034cf01ca15f1594deb&chksm=c29c182bf5eb913d15692a71a061e58f21da1a24639edc549ad494db4ddb28b0e0244a2a081a&token=238171322&lang=zh_CN#rd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