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和法名师工作室第二轮三年规划(高中思想政治)(2015.8—2018.7)
贡和法名师工作室第二轮三年规划(高中思想政治)
(2015.8—2018.7)
一、指导思想
以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并重为基本原则,以团队研讨和个人研修互补为基本策略,以听、说、读、写、编为基本路径,以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建设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三年建设,把工作室建成一个成员专业发展的共同体,使全体成员在提升师德修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或突破点),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或职业发展亮点。
(二)通过三年建设,把工作室建成一个学科名优教师的孵化器,探索学科教师专业提升的实践路径,总结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各项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展示、学习指导、试题命制、教学反思等主要环节,加强研讨与研修,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力求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三年中各成员均开出江阴市级及以上公开课,其中有一半以上成员开出无锡市级公开课或者相关讲座。
(二)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围绕课程开发、课程开设、课程评价等主要环节,加强学习,推进实践,不断积累,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程开发能力,推动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选修课程的特色化实施。三年中各成员均开发、开设出至少一门江阴市级精品选修课程,其中有一半以上成员的选修课程成为无锡市级及以上精品选修课程。
(三)提升课题研究能力。围绕课题申报、过程实施、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主要环节,加强教育科研的学习和提实践,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以课题研究引领和推进个人的主题教研。三年中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十二五”省级课题,各成员至少完成一个江阴市级学科教学专项课题的研究。
四、基本路径
(一)倾听中成长。一是立足课堂,主动出击,广泛听课,善于从各类家常课、公开课、研讨课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自我;二是立足培训,抓住机会,充分吸收,善于从各类专家、名师的讲座、报告中学习成功经验、先进理念,武装自己。倾听中成长,要秉承虚心之态度,坚持听和思相结合,重视个人思考和感悟,把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成长的精神养料。
(二)说讲中成长。一是要主动承担各类公开课、讲座的开课、开讲任务,把每一次承担的任务作为锤炼自己的机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类研讨,在每次研讨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研讨过程中积极发言,贡献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观点碰撞中启迪思维、提升智慧。
(三)命题中成长。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高位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通过命题一方面可提升教师对学科知识把握的高度和精准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命题来反促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学习。因此工作室成员务必强化命题意识,加强命题研究与实践,在命题积累中不断促进专业的自我提升与发展。
(四)阅读中成长。一要加强学科阅读,拓展学科视野,夯实学科功底,提升业务能力;二要加强教育阅读,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三要加强开放阅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全面素养。阅读就是借力,就是借别人的脚走路,让自己走得更快一些;借别人的眼观察,让自己看得更远一些;借别人的脑思考,让自己想得更深一些。阅读,就是成长。
(五)写作中成长。写作是一种记录,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便成为个人的财富;写作是一种梳理,通过写作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提炼经验、形成智慧;写作更是一种生命的生长和滋养,是一个向昨天汲取经验、为明天提供营养的精神发育过程。写作,也是一种学习——表述性学习。
五、具体要求
(一)工作室导师
1.组织制定工作室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工作室各项运行制度。
2.负责工作室日常运行,搭建工作室成员交流、研讨的平台,负责相关研讨、研修活动的策划,负责工作室集体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实施。
3.以公开教学、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工作室成员的个人规划制定、公开教学、学术讲座、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
4.每学期邀请市内外专家名师来工作室开课、讲座,或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考察、交流活动。
5.为工作室成员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推荐工作室成员外出开课或者讲座,向教育教学刊物推荐工作室成员的优秀教学、教研成果。
6.负责工作室成员的考核,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做好过程管理。
(二)工作室成员
1.制定个人规划。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梳理个人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措施;每学年末对个人规划年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年度实施情况对规划作出必要的修正。
2.展示课堂教学。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在工作室或校内开出1次公开课,并完成1个教学课例(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课件、录像等);三年中开出一次江阴市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完成一个学术讲座或报告。
3.建立教育博客。工作室成员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既是记录与发表,更是交流与分享。每周至少更新1篇原创博文,内容、形式不限,教育教学反思、感悟、案例、随笔、论文等均可;长短不论、字数不限,三百、五百均可,但求真实、有感而发。在自己博客或QQ上建立其他工作室成员的博客或QQ链接,便于交流、分享。
4.开展教育科研。承担工作室集体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位工作室成员三年中至少申报并完成1项江阴市学科教学专项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的改进,另一方面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围绕个人研究主题,每位成员每年至少撰写2篇教学论文(即每学期1篇),其中至少1篇公开发表或获无锡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5.开发选修课程。每位成员开发至少1门选修课程并在开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在三年内成为江阴市级及以上精品选修课程。
6.加强命题实践。每位成员研究经典试题的同时,收集命题素材,开展命题实践,积累原创试题。每半月原创一道(最好是一组)题目,每学期完成一份完整的学考或者高考模拟试卷。
7.推动师生阅读。每学期(半年)至少阅读教育教学书籍3本(其中至少精读、批注中外经典教育名著1部),写出书评或者比较系统的读后感。建设书香校园,推动师生阅读。
8.参与基地建设。参与工作室基地学校(江阴高中、江阴一中)的学科建设,根据基地学校需要开设公开课,开出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其他教研活动,同时把基地学校建设的成功做法在成员自己所在学校进行实践,带动学科组发展。
附1:贡和法名师工作室研修员名单
附2:贡和法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工(2015.8-2018.7)
附3:贡和法名师工作室2015年8月——2016年7月年度实施计划表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