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进阶
——指向发展高阶思维的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初探
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 金磊
【摘 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到了小学高年段,课堂教学指向发展高阶思维这一核心目标,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教给学生思维的路径,在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中多管齐下,切实培养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 语文课堂 高阶思维
什么是高阶思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是低阶思维,属于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指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中提及了“科学精神”,而在该精神中着重强调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思维培养须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笔者认为打造指向高阶的语文课堂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授之以渔 ——教给高阶思维的路径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思维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语文教学要重视指导思维方法,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思维的路径,引领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批判等眼光思考分析问题,培养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1.培养整体思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里面去,才能更加有利于正确认识它。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整体意识、系统思维。单篇阅读,引导学生厘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主旨;同类文体阅读,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发现“类”的共性特点,获取“类”的阅读方法。培养系统思维,帮助学生以全面、联系的眼光分析事物、认识问题、掌握规律。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例如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围绕“师恩难忘”这一主题编排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这三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体会文本间的异同之处,思考三篇文章时如何做到殊途同归的。我想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对于本文,对于人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知。
2.培养辩证思维。培养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客观分析问题,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生学完《三打白骨精》一课后,“好吃懒做”是其对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认识。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猪八戒,就会发现学生对八戒的形象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明白要善于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阅读文本。让学生充分理解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内涵,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3.培养创新思维。如今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创新思维刻不容缓。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摆脱常规思路、习惯思维的束缚,能沿着不同方向思考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学完苏教版五上中的三则《伊索寓言》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动物角色进行故事新编,鼓励学生对角色、故事、寓意等,大胆想象,创编与众不同的情节与结局。这样的语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思维的触角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打开,笔尖流淌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二、多管齐下——提升高阶思维的能力
王荣生教授认为,理解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然而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存在一定问题:浅尝辄止,不善于深入思考,发现文字背后的意蕴;思路狭窄,不善于联系上下文全面分析问题;人云亦云,缺少批判性思维,少有自己独到的阅读理解。语文教学,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个性化阅读,在提高阅读质量、言语品质的同时,提升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从而着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1.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思维的过程即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须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解决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学习《爱之链》一文时,这篇小说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 在教学时,先直接提出这个特点,让学生循着一个人物,以此为线索来探个究竟。比如从老妇人这个人物入手,“哪些是老妇人不知道,读者全知道的?”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了以下问题:(1)老妇人不知道乔依刚下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小节的学习,同时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2)老妇人不知道乔依是怎么竭尽全力地帮助自己的。学习三、四小节。老妇人如果知道了会怎样?你觉得乔依应该收钱吗?可以收钱吗?引出对第六小节的品读。(3)老妇人不知道乔依是看着她的车开走以后才走的。乔依为什么要看着?老妇人如果知道了心里会怎么样?(4)老妇人不知道她帮助的人就是乔依的妻子。你怎么知道的?引出对课文最后小节的学习,体会小小说意外的结局和巧合。老妇人为什么帮助了女店主呢?追问引发学习第十小节,回到结尾的巧合恰恰是为了告诉我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上述四条线索的梳理顺序是随机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自由呈现,立体推进,最后编织成一道密密的思维之网,学生的思维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在不断推进。
2.引导深度阅读,提升思维品质。例如五上的必读书目之一是《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学生在阅读时往往重点关注故事情节,对人物的了解也多是散点式的,这样的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为了引导深度阅读,不妨让学生尝试运用画思维导图和联系的方法进行深度阅读。以林冲为例,让学生回忆写林冲的相关故事情节,提取关键词概括每一个故事,透过每一个故事分析人物特点,画成思维导图,教师引导用联系的眼光分析思维导图,看到林冲是如何由最初的谨小慎微、逆来顺受,到最后忍无可忍、逼上梁山,从而对林冲这个人物有了更为丰满的认识。然后迁移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画其他人物的思维导图,概述事件,分析特点,前后联系分析,学生看到其他众多好汉的性格经历及特征。深度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角,打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学生的思维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肤浅走向深刻,深刻性、系统性、广阔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3.激发思辨意识,营造思维场域。一是在“冲突”中思辨。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文中重点段落“王冕辍学”中提到,王冕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笔者又抓住此句设问:“王冕有没有撒谎?”有的学生认为,王冕如此好学上进,却又说进了学堂觉得闷,这是在撒谎;而有的学生认为,他并不是在撒谎,因为一个好孩子不可能看着母亲受苦,自己还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的。这时候,谁的答案是标准答案还重要吗?此时此刻,通过这样的思辨,相信他们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也自然就经历了高阶思维的训练。二是在“比较”中思辨。比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一法宝。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以比较阅读为基础,在比较尽显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例如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笔者运用了“比较阅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尤其是在研读“比武”场景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描写洪教头和林冲的语段,师生对读,比较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不难发现,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高阶思维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受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走向对语言形式的品味。接着,笔者带领学生从语段中提取洪教头和林冲的动作描写。将两组词竖排呈现,笔者提问:“同样是含‘一’的词语,你对比着读读看,有什么发现?”“写洪教头的侧重于动作在前,写林冲的侧重于动作在后,一种语言形式如果只出现一次可能只是偶然,但是反复出现就有他的意味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两组词朗读重音的位置不同,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不一样,动作在前的洪教头处处 “咄咄逼人”,动作在后的林冲则是“一忍再忍”。后来,笔者还引导学生比较了洪教头和林冲的语言,甚至是作者描写两个人物时所用的字数。随着思辨的推进,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中处处藏有玄机。学生就在这种比较中思辨,在思辨中领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思维场域。
综上所述,指向发展高阶思维的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这一核心,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路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
【参考文献】
[1]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
[2]钟志贤. 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 远程教育杂志,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