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眉清目秀”的习作课——习作专题研修分享 2020-05-3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一堂“眉清目秀”的习作课

                ——习作专题研修分享


江阴市陆桥实验小学  陆宇慧

今天下午,江阴市费洁名师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又一次开展了云研修活动,在线聆听了费老师执教的统编三下习作七——《国宝大熊猫》的课堂教学,开始了一场与习作的美丽邂逅,开启了一番思维的涤荡。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查找资料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有了信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合,是这次习作的难点。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引导孩子选择有用的资料,也颇具挑战。孩子怕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此次聆听费老师的习作教学给予我很多启发。

一、敏锐捕捉,研得深

每次听费老师的课,总觉得舒服、亲切,一声声孩子们,一句句真好,感觉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总是那么默契;感觉再有难度的教材经过她的设计总是那么轻巧、干净;感觉在她的课堂上,孩子总是一点就通。原来,课上的简单源于课前的深究,课前的功课做足,才有课上的毫不费力。四次挑战,层层递进,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整合,成为一段文字;围绕某个特点,把几个信息整合,组成一段内容;围绕作文题目,把几段内容整合,形成一篇文章。对,就是这么轻巧,步骤清晰!但是不难发现,课堂中呈现的资料相当丰富,从图片到视频,到录音,到学生例文,其实查找的过程,也是整合的过程,整合有用的信息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不得不赞叹费老师敏锐地捕捉能力,招招在实处,学生学得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二、实锤操练,教得透

家常课的作文教学两节连上,一节讲一节练,感觉收效甚微,讲完前面忘记后面,学生习作前言不搭后语,更有甚者,会将提纲当作文使,完全不组织语言。在费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作文教学真实地发生了,一节课上学生有足够练笔的时间。主要体现在“挑战二:围绕问题,学习整合”,问题环环相扣,先听视频回答问题,然后调换顺序,添加语句,让学生思考并明白,只要语句通顺,语言可以任意组合,没有唯一答案,接着当堂操练,围绕“大熊猫吃什么”这个问题,用几句话介绍,学习整合信息,最后独立写一段。通过“听后说,思后说,换后说,说后写”四个步骤真正体现了“我的作文我做主!”家常课上急需这样的实锤操练。

三、多元解读,思得明

初读教材的我,单纯地理解为就是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可今天在费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原来可以以自述的方式来写这篇习作。从出示范文到分小节呈现,带领学生理一理每小节可以写哪些内容,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习作。确实,习作教学也需要反复地思考,多元解读,教师自身想得透彻才能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世上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谋已久”,学生的发展,源于教师研得深、教得透、思得明。非常感谢费老师带领我们走上这一次习作之旅,让我们领略这一堂“眉清目秀”的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