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惠导师在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作讲座《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2024-10-18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张明惠 所在单位: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23-12-11 执教地点: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参加对象:工作室成员和华士实验小学老师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活动对于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有五大内容,六大途径。

五大内容分别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六大途径分别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

我认为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够在活动中得以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讲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活动对学生德育生成的意义。

有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不住,做过的就理解了。”

传统的学校德育在方式上比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观念的说教和道德人格的自省,而较少关注品德内化过程的规律。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需要通过主体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才能走进心灵——入脑入心是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他必须遵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 在现实的德育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你一味跟孩子讲道理,他们往往胡搅蛮差,歪理十八条,或是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有甚者,知行脱节,表里不一。

因此,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来说,活动就是品德生成的有效途径,被称为品德生成的“产婆术”。

这是因为,活动体现了德育地主体性、参与性、生活性和愉悦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增加师生间的人际沟通和合作,有助于加强班集体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助于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班级活动有哪些类型?

按时间长短来分可分为:长线活动、中线活动和短线活动。

按活动的主体和功能,可分为主题活动和常规活动。

从活动的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体验型、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综合型。

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日常性主题、政治性主体(少先队活动)、心理教育主题、节日性主题、偶发性主题等

01主题教育活动

人生态度系列:

*人对自然的态度(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人对社会的态度(法治、道德、友爱、和平)

*人对自己(人生)的态度(信仰、理想、生命意识、人生规划、悦纳自己、直面困难)

*人对他人的态度(善良、宽容、诚信、感恩等)

心理健康系列:认知、情感、行为、青春期、个性心理健康、学会控制和调适情绪等。

学习方法与能力系列: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多元智能等

班集体建设系列:班级文化、班级学风、班级舆论、团结协作等

 

02班队例会

班务会、队务会、民主生活会、周会、晨会等

03班队文艺活动

才艺展示,节假庆祝,选拔人才,以此来促进师生、家校、生生之间的互相了解。

04班队体育活动

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班级团建活动等

05班队科技活动

参观、 调查、 科技班会、 科技演示、 科技游戏、 科学知识讲座、 科学兴趣小组、 科技知识竞赛等

06班队劳动

劳动体验性活动、生产性劳动、 社会公益劳动以及自我服务劳动

07班队游戏活动

08少先队活动

队会; 礼仪活动; 阵地活动 (队室、 鼓号队、 队报、 红领巾广播站、 知识角等); 参观、 访问、旅行及各种社会实践; () 令营活动。具有 教育性; 自主性; 组织性; 趣味性; 实践性; 创造性。

我想说的是活动种类那么多,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任何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师生成长服务的,都是以“活动性”为主色调,它与“课”的区别在于“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参与的主体,而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他的场域更为宽泛、广阔,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活动的指向是聚焦在学生道德认知的提升,情感的激发和行为的改善,指向学生的德性成长。

也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学校和我本人,在一路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活动始终是德育地主旋律。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些我和我们团队开展的一些活动,以此抛砖引玉,大家互相学习!

三、班队德育活动例举

1. 节庆性活动

节庆活动的样式是很丰富的,节庆活动如果做得好,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能增强节日的仪式感。增进师生、家庭成员情感,同时也弘扬传统文化。

温馨教师节:

例如,我们组织了好几次教师节的活动,让全校师生觉得非常温馨又有意思。

我给老师画张相的活动,我给老师写首诗,我跟老师合个影,我为老师唱首歌的活动。

因为大家都知道,910日是在开学初,我们会在开学工作中就布置好教师节的相关活动。一部分学生是新生,他们本来对新老师就充满了好奇,加上有这个任务的加持,他们会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老师。有的班级不换老师,经过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接触,对老师的印象已经很深了,所以老师的形象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画起画来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教师节那天,老师们收到学生的画作时真的非常感动。这确实比学生家长准备的一束鲜花或是一盒巧克力有意义得多。我记得当时暨阳中学的黄磊老师来我们学校挂职,有一位同学给他画了一张像,可以说神形兼备,他当时收到后,非常感动,他说当了这么多年老师,第一次收到这么有诚意的礼物,我要好好收藏。

关于和老师合影这件事,我们在学校园子里放了好几个相框,整整一周,我们感觉不是老师在过教师节,而是学生们的节日,他们把跟老师合影作为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到处拉老师合影。老师们当然也会利用这一次合影的机会教育孩子努力表现,争取和更多老师合影。那几天在我们办公室的门口经常会有学生等候,我们老师瞬间有了一种被尊敬、被追捧、被需要的幸福感。

三八妇女节: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会开展“妈妈进课堂”的活动。有一年,我邀请了三位妈妈来我们班讲述他们的工作,一位是人民医院负责采血的护士,一位是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妈妈(是个单亲妈妈),还有一位是自主创业,经营着一家童装店的老板娘妈妈。

这三位妈妈来之前我都跟她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邀请她们将自己工作日常中的点滴与孩子们来分享,跟大家讲讲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这三位妈妈认真准备,还做了PPT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那个主播的孩子是个特别内向的孩子,我接她的时候从不与老师讲一句话的,我问过以前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是那种从不开口的孩子。但是,那次她妈妈进课堂后,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妈妈也非常惊讶,在家跟她妈妈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这个孩子不善于交流,总觉得妈妈整天不在家,也不关心她。她只能跟江阴的外婆一起生活,致使她跟妈妈很疏远。那次妈妈来讲了作为一个电台主播的甜酸苦辣,让她更了解妈妈了,也理解了妈妈经常不在家,天天早出晚归的辛苦。同学们都夸她妈妈厉害!原本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自卑的孩子,因为这次契机,她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再也不是那个老师一问三不知,不说话的内向模样,她后来在老师的安排下当上了班级播音员,在全校进行广播。

快乐儿童节:

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向往的节日,如何利用节日的契机让学生得到教育和成长呢?

这几年,我们也组织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例如,以前在疫情前,我们会在六一举行一次跳蚤市场,让学生进行一些商业活动的体验。从确定卖什么、去哪儿进货、定价多少、店铺的装饰、海报的宣传都由班级同学们合作完成。最后要上交一部分利润作为税金上交给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过程对孩子的锻炼是多方位的,既锻炼他们的商业思维,还考验他们的团结协作,又渗透了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价值观的教育。每次搞完活动,我们会发现,班上有那么一批孩子可能念书一般般,但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有的人很会推销,所以,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也让孩子发现了自己的潜力。

去年(2022年)的六一儿童节,江阴5.3日江阴周庄这边疫情爆发,正值疫情隔离刚结束,各班都被禁锢在教室里,不能聚集,不能开展大型活动,于是,我们策划了一次《喜迎二十大,唱响主旋律》的班级合唱比赛,大家用视频的形式参赛。为了能在年级里活得好成绩,各班使出浑身解数,加紧练习,那一阵子各班的歌声此起彼伏,校园里成了歌声的海洋。什么《孤勇者》《少年》《如愿》《龙雪吟》《半生雪》这些歌唱祖国,激励内心的歌曲为疫情后的同学们注入了许多能量。我记得那一阵子教育局连续发了很多关于心理关怀方面的公文,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对于学校和社会人群来说,这段时间是灰暗的,难熬的,但是在这个阶段,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学校因为这次活动,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很振奋,大家都表现出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

节庆活动,不是为了仅仅庆祝节日而开展活动,我认为,每一次活动都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将节日的元素有机融合在活动中,根据学生喜欢过节这一心理特点,去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能深入学生内心,促进孩子的成长。


2. 科技活动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德育以名人教育为特色。因为我们学校地处江阴闹市区,120年的办学,可以说名人辈出。像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都是我们的校友。教育家顾明远老先生、江阴第一任县委书记茅学勤、前新华社社长朱穆之、原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陈庆季将军、复旦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电火箭专家汪南豪等都是我们学校的校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名校友的榜样作用,我们成立了许多名人中队。下面跟大家交流的是一个中队展示活动。


我们学校有一个校友叫杨德均,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主攻方向是研究腐蚀的。我们发动当时的四2班学习杨教授,成立了科技中队,在一次江阴市的展示活动中,这个班以“创刊号”的形式完成了一次展示。

在展示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有一些是原本成立中队后就做的,还有很多都是在展示活动方案基本确定以后才开展的。)

1、在跟杨教授取得联系后,先给同学们开展了科普讲座。

2、根据杨教授的讲座分头进行了腐蚀小实验。

2、到各个年级进行科普宣讲活动。

3、对家长进行科普知识讲座。

4、科普知识小报展览。

5、参观环境监测局和污水处理厂

6、指导学生写参观记。

7、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写成作文。

8. 与杨教授通信,交流科普知识。

在一次“牵手名人,快乐成长”的主题班会展示上面,我们就采用了一个“创刊号”的方式来呈现这次的活动。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种形式?因为,当时杨教授寄来了好几本他主编的杂志《腐蚀防护之友》,同学们通过阅读杂志了解了很多防腐蚀的知识,也因为阅读杂志建立了与杨教师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展示活动中,也想到制作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杂志,这一次展示就作为一次创刊号的讨论来展示。

一、开篇:创刊号的故事

本环节由《腐蚀防护之友》,引出我们的杂志要开设那些栏目。

卷首语

封面人物

资讯快递

特别关注

凤鸣雀语

走进科学

二、卷首语

 这个环节分别请老师、家长和学生写了三份卷首语,第一份是老师写的,题为《遇见》写的是孩子们和杨教授的遇见的故事,第二份是家长写的,题为《发现》,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科学现象;第三份是学生写的,后来这个学生上了清华的,他写了他的一次实验《瓶塞为什么会跳起来?》

通过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卷首语是杂志的第一个故事。

三、封面人物

毫无疑问地确定,第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杨德均教授,其实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对杨教授的了解向他学习。 

四、资讯快递

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形式较为活泼。这一个环节其实是通过各组的汇报展示向全班同学传递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等。

第一组——科普宣讲组(沈岱昀、殷启嘉、谢锦德、李嘉言)

第二组——书信交流组(钱刘缘)

第三组——实践体验组(丁佳琳)

第四组——知识竞赛组(徐欣晨)

五、特别关注  因为展示那天非常凑巧,正好是424日,世界防腐蚀日,因此有了这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设计标语。

六、凤鸣雀语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谈谈从收到杨教授的第一封信,第一本杂志到展示,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做了许多,也想了许多,我们有喜悦,有困惑,有发现,有思考。那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从学生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他们的心声,看到了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

走近科学  通过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现了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的处理方法。最后,还在现场连线杨教授,为同学们讲话。简单的发现中孕育的是对科学的追求,孕育的是一棵科学的萌芽,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已经都有了一个科学的梦想。

七、最后,进入的是杂志命名的环节。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定位——创刊号。

并商量好等编辑印刷好了,要把这本杂志寄给杨教授。


这样一次活动,当时在我们学校展示的时候,这种形式是非常新颖的,在当时来看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但是我认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留给他们的可能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还有小学生涯中一段精彩的记忆,一个高层次的教授,博导的亲密接触,还有就是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埋下了。

3. 成长性活动

例如,我曾经做过10多年的“海之蓝”学军特色中队。尤其是第一届特别具有系统性。因为那一届我总共带了6年,其中五年都是特色中队。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与老校友陈庆季将军建立了通讯联系,成立了海之蓝中队。一系列的活动就此展开。

首先我们通过学校的关系和陈将军取得了联系,在征得陈将军的同意后,发动孩子们与陈将军取得了长期的通信联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将军回江阴,我们抓住契机,把将军请回母校和同学们见面,同学们纷纷向陈将军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军都一一耐心地回答。和陈将军的近距离接触,一方面学生们对陈将军丰富渊博的知识感到非常佩服,对他真诚和蔼的态度倍感亲切,对他传奇的人生故事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通过陈将军的讲述,让同学们对祖国的海岸线、祖国的海洋事业有了崭新的思考,为学生买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国防的种子。

接着,我们就做了很多系列活动,每年都会做几个“一”的活动:例如每学期看一本关于海(军)的书,学唱一首军歌,看一场关于海(军)生活的电影或纪录片,听或讲一个关于军人的故事。同学们读《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之海上战舰》、《海洋生物知多少》、《知国旗,通天下》等书籍在班上传阅开来。孩子们不仅读,还制作了讲稿,PPT课件,和知识问卷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自己来讲述、培训,增强了读书的效果。

我们还组织学生去部队军训,去远望号参观,在江阴市公开《我是一个兵》的主题中队会。

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主要是带领学生去体验作为军人的荣光与辛苦。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我一直认为,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所受到的教育,所明白的道理比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首届海之蓝中队,我们对市级的展示就由三次,校级的展示是每年都有的,每一次活动,都让队员对我们的中队更加热爱,更加自豪!所以,那一届班集体先后获得了江阴市、无锡市、江苏省的先进班集体。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各项比赛,都总是名列前茅。在他们毕业之际,我送给她们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把六年来我们搞过的活动、把每个孩子的成长高光时刻精心挑选,制作成了一本毕业手册。2020年,这些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有两个孩子他当时高考成绩不理想,毅然选择去当兵,其中有一个在部队呆了一年,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前年,她妈妈拿了喜糖来谢我这个小学老师,我真的非常为他高兴,当时他妈妈告诉我,他就是一定要考军校,所以高考没有实现愿望就采用了曲线救国。先进部队再考军校,家长也认为凭他的能力考一流军校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坚定的信念让他成功了,我就问他妈妈怎么会这么执着地考军校,他妈妈跟我说,他就是在小学我们海之蓝中队的时候就有了这种理想。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和自豪!我们的教育是有用的,真的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奠定了理想信念。


4. 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课。少先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活动来实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第四部分“突出实践育人,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中明确,少先队要以“争做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为统揽,根据年龄特点和分段特点,分层开展各项活动,包括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工作。

其实,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统揽到少先队活动中,包括上面我讲的几个特色中队的活动都是少先队活动。但我下面要介绍的是一个活动具有鲜明的少先队特色的一个活动。

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党建引领下的少先队跨区域共建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

我们学校最早与新疆霍城和陕西延川建立共建单位是源自苏陕合作、苏疆合作的国战战略背景。之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诸如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通信、跨地区的教研活动等。上学期,我们党建工作另辟蹊径,提出了跨区域特色中队共建的项目。我们联合集团城西中心小学和陕西延川南关中心小学,新疆霍城一小和清水河小学三地五校进行了特色中队的共建活动。(这是一次长线活动)

1.成立专班,选拔确定参与共建四个中队,中队间建立双向联系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师生间相互熟悉、了解和磨合,研究探讨共建主题和具体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2月份)

2.组织开展具体活动,党建联盟命名、授旗。(3-6月份)

3.组织共建中队暑期活动(条件成熟可组织师生互访和联合主题寻访等活动),总结共建半年来的工作成效,研究制定下阶段实施计划。(7-8月份)

4.特色中队建设内容

●特色中队建队课程

中队命名 广泛了解、深入学习本校特色或当地文化特色,以此为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提炼出一个中心词来命名中队。

探索内涵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或互相介绍,互相提供资源等形式了解对方特色,将这些特色内容进一步筛选出具有教育意义的元素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从中提炼中队需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例如学习路遥,可以先了解路遥的生平,了解他的成长故事,兴趣爱好,阅读他的作品来了解这个人物,从中提炼出值得少先队员学习的精神内涵。

建立特色中队文化  进一步拓展中队文化,给中队拟一句响亮的口号,设计一个有意思的队徽,特制一面中队旗,创作一首中队歌,讨论一份中队公约,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买一身独属于这个中队的服装。将这些元素放在教室的板报、学校的公众号等上面宣传,形成中队特有的文化符号。

学习活动多样化  讲故事、能联系的要建立沟通(写信、打电话、)渠道,用项目化、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开展各项活动。

●特色活动课程(几个1)(以名人中队为例)

一次研学  从多角度对名人进行研究和学习。

一次寻访  分组参观寻访,也可以集体寻访。

一次体验  根据中队特色进行例如“我是小音乐家”“我是小工程师”“我是小科学家”“我是小军人”等开展有倾向性的体验活动,深入学习中队赋予的精神内涵。

一次展示  寻访后进行资料整理,写心得体会。结合学校广播、升旗仪式中队秀进行活动介绍,计划两年为一个周期,至少线上组织开展一次中队主题活动。

一份成果 一个视频、一次画展或一本绘本体验感悟日记集等。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筹备和积累,我们与515日,在江阴市委统战部、团市委、教育局的牵头下,我们的活动成功展示。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我们工作室的杨宁老师代表城西中心和我们学校王芳老师各展示了一堂微队会,题目为《物游记》和《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河》。下面我个跟大家交流一下《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河》活动的设计。

活动由一张延川小朋友寄来的照片引出,这是一条延河,延河流淌,滋养了两岸生灵,更哺育了中国革命,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火”走向“燎原”的伟大历程。在江阴也有一条了不起的河——锡澄运河。

接着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了这条河三个了不起的点:首先,这是一条了不起的“民族工业的振兴之河”,队员们通过寻访发现,以前,公路运输很不发达,货物运输主要靠水运。锡澄运河连通了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为当时的江阴带来了繁荣的商业贸易。在近代,有一位了不起的实业家——吴汀鹭,他创办了江阴第一家布厂——华澄织布有限公司,之后又陆续创办了1905年(华澄布厂)——1910年(利用纱厂)——1911年(丰泰源钱庄)——1915年(利澄内河轮船)——1916年(电话局、华明灯泡)——1923-1926年(华北煤运)——1929-1931年(锡澄公路、轮船)等多家公司。同学们在北门裳岛——也就是利用纱厂的旧址进行寻访、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汇报了寻访的成果。

第二板块是多元文化的传播之河,同学们通过了解江阴历史,发现无论是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还是许多近现代的刘氏三杰、顾明远、曹鹏还是吴文藻冰心夫妇都是从运河出发,将多元的文化传播近来,将江阴精神传播了出去。

第三板块是回到现实,现在的锡澄运河淡出水运的舞台,经过改造已经成为了一条幸福民生的承载之河。大家通过亲身体验,画一画,拍一拍、夸一夸等形式感受生活的幸福。

活动尾声,王老师说,这条承载了江阴百年繁华的复兴之河今后将流向哪里?(预设:长江、大海、世界各地、心里)远在陕西的延河又会流向哪里呢?它们会不会交汇呢?


这一个活动的设计诞生于党建同心圆项目的背景之下,既凸显了共建的主题,又凸显了我校“行悟家乡贤士”的名人教育校本特色。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江阴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从小让他们感受幸福的同时,建立一种家乡自信,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很多活动都用到了一种方式——寻访。

说到“寻访”,这个词确实很热,我百度一下,竟然跳出来130多万条信息。

近年来,红领巾寻访作为少先队重要的活动方式已成为品牌,不仅受到队员们的欢迎,而且被各级少工委作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或风采大赛的比赛项目,来考察辅导员设计、开展少先队活动能力和辅导水平。

所谓寻访,就是访求寻找,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通过参观、访问、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对寻访对象进行深入了解以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我认为:它是将大社会与小课堂有机结合,既依附于时代的“远景观”,又立足于儿童的“近生活”,是引导队员迈开双腿,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用小眼睛去发现,小脑筋去思考,带着问题去亲历、探寻、考察,从而在看、听、访、探、论、做中明事理,悟真谛、寻答案、见行动,将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它也集中体现了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特征,让组织“活”了起来,队员“动”了起来,还原了少先队教育的本真,显示了少先队组织和活动的生命力。

下面,我就来简单讲一下寻访活动的操作。

采访前    确定对象 拟写提纲 

采访时    用心提问 认真倾听 

采访后    整理资料 写下心得


采访前:确定寻访对象

寻访什么对象,这是寻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寻访的对象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也可以是企事业机关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但是我们的精力有限,资源有限,因此,我们要精心挑选寻访对象。一定是对学生成长有引领作用,有教育意义的对象我们才去寻访。

做好预案 拟写提纲

凡事预则立,想要达到理想的寻访效果,就必须先做好预案。

预案包括与对方单位或个人的对接、要做一些背景调查,采访提纲的拟写、学员的培训、拍摄、后期制作的协调、交通接送等事宜的保障等,每一次寻访都要进行前期许多工作的准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用心提问 认真倾听

寻访在实施过程当中,预设的采访环节一定要完整地采集和拍摄,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同时要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环境、会议室、陈列室、展示墙等,也要拍摄一些同学们活动的场景。

4.总结寻访成果

寻访结束后,需要我们对寻访的结果及时总结和整理,让学生畅谈寻访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把寻访的过程与收获以体验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老师还应该将寻访方案完整梳理,形成一份完整地案例。或者以公众号或者视频号的方式公布出来。

下面播放一则视频号。


在我们学校除了有一支校级小记者团,我们各班也会组织大家去寻访,他们在曹洁等老师的带领下寻名人、走企业,访非遗,这些孩子在一次次的寻访中打开了眼界,树立了正气,锻炼了能力,也促进了学习,家长们也非常支持,大部分的拍摄、接送都是家长出力,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所以他们乐此不疲。


老师们,有个词语叫“无事生非”,学生一旦闲下来,就可能自己找事,往往生出事端,让我们老师变成救火队员,忙得焦头烂额。“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老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中学,体悟才最深刻。从德育和育德的角度,学生应该成长在“有意义”的活动中,这里的意义,不仅仅指教育学的意义,还有脑与认知、心理学的、伦理学的意义。

一、生理的成长 儿童对自己身体的注意及保护,性别意识的苏醒,以及对异性关系的处理能力与边界感,是儿童最宝贵的成长。


二是情感的成长。情感而不仅仅是感情,情感指向群体和公共,感情指向个体与私密。这里,要特别强调,真正的成长,一定是社会情感的发展与成长。社会共情能力、体验环境、批判意识尤为重要。

三、感受的成长。诗书礼乐风雅颂,柴米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细节观察、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动感生成、触觉敏感、听力敏锐、性别意识都属于感受力的成长。

四、审美的成长。成长是需要不断地丰富审美的,而不仅仅是感觉到“不丑”即可。真、善才能产生美,假、恶、丑是与审美背道而驰的,审美是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生活反思以提炼的。如同创作,审美情趣的生成一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五、社会的成长。人的社会性成长,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最重要的是体验他人经验的能力,乐于接触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环境发展出强烈的敏感、对社会问题保持一定的热情和参与,对周围时间空间关系产生紧密的联系,都是真正的社会性成长。

六、创造力的成长。儿童的创造往往源自于破坏和改造,儿童情感的自由是创造力成长的前提。批评和批判意识的觉醒也是创造力生成的有效途径。而独立思考、有思辨意识和能力则是创造力生成的源泉和基础。

七、智慧的成长。智慧而非仅仅是知识,知识指向解题,智慧指向解决问题。之于成长中的儿童,能够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世界、公共世界及精神世界的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才是智慧的生成与成长。

再次重申和强调,儿童的成长是各方面并进且同时影响他整个人,成长诸多要素影响个人的整体发展,绝不是各项要素单独发挥作用的。之所以分开讨论上述7大要素,只为便于厘清观点,试图明确不同要素在不同维度上的影响罢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是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教室是温暖孩子童年与梦想的地方,班级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活动而变得更具魅力。我们通过课程、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需要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德育活动,提升策划设计活动的能力,一切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成就儿童的同时,我们也会迎来自己事业的高光时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