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2024-09-20
网站类目:课堂实录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李加平 所在单位:江阴实验中学 执教时间:2024-09-20 执教地点:江阴实验中学 执教内容:《湖心亭看雪》 参加对象: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明代散文家张岱对雪情有独钟,夜游西湖,独赏雪景,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的世界,去品一品《湖心亭看雪》。

(二)理“痴文”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清字音,听清句读。

一生朗读。投影字词。齐读。

师: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义。

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释疑答疑。

(三)品“痴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句子来评价作者。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师: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再读读文章,能不能从文章里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字来形容他?

生读文章。——“痴”。

师:哦,原来作者借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点出了评价。请大家到前文找一找,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痴”?

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吗?

生:下很大的雪,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师:他选择什么时候去的?

生:是日更定。

师:更定是什么时候?

生:晚上八时左右。

师:张岱选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去看雪,可见他的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痴在行为。

师:张岱乘一叶小舟,夜访西湖,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生读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

师:一起再朗读这个句子,品味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尝试用“我认为        写得好,写出了           ”的形式品读雪景。

示例:我认为“与”写得好,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更能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

生:我认为“痕”写得好,写出了西湖长提在雪中隐隐一道痕迹,衬托出雪大。

生:我认为“芥”写得好,写出了舟很小,与天地浑茫形成对比。

生:我认为“一白”写得好,表现了下雪后白茫茫的一片的特点。

生:我认为“两三粒”写得好,将人比作米粒,写出了人的渺小。

师:“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用字实在是奇妙,但这样的语言生动吗?

生:不生动。

师: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这种手法就是白描。

(四)品“痴情”

师:张岱写完山水,便开始写生活了。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到了谁;

生: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生:亭中人。还有一童子。

师: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理解“似”的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的相似之处;

生:在下雪天时外出赏雪景。

生:与众不同,在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师:张岱和亭中人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都在大雪后独自外出到湖心亭看雪。

师:他们的共同兴趣爱好有什么特点?

师:不同流俗,特立独行。

师: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体会当时心情。

生:见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字可看出亭中人见到张岱后的惊喜。

生:“拉余同饮”遇到知己后,痛饮三杯,是开心。

师:他们遇到知己,遇到知音,极其惊喜。

(五)品“痴心”

师:找到文中阐述其相似处的句子;

生: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师: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是否写错,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讨论;

生:金陵人,金陵就是南京,明朝定都南京。

生:金陵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说明内心对明朝还是有怀念之情,也有明朝亡国的伤痛。

生:“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作者为什么只写“是金陵人”,而不写是别的什么地方的人?我忽然想到,金陵曾是明朝的国都,作者一直背负着对故国的难解之思啊。

师:作者开头用崇祯纪年。“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金陵”是故国之都,引发了他幽幽的故国之思:故国不堪回首,身居杭州,只是客居之人!

师: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世人会有几个能懂?舟子说他“痴”,他真的是“痴”吗?

生:不是“痴”,是对故国的怀念。

师:是一种执着、一种坚守、一种痴迷。

师: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张岱眼中的雪景,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其实隐藏更多的是一份久久不散的故国之思。
小结:张岱是孤独的,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师:让我们再读一遍痴人的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