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杨华《三角形内角和》听评课 2024-09-20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孙丹凤 所在单位: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参加对象: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孙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她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运用”,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动态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孙老师就让学生猜谜语,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紧接着又出现三类三角形对自己内角和度数大小的不同看法,由此出现疑问和矛盾,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引出了课题。

2、以旧带新,巧用猜想

孙老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指生说出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内角和是180°。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也为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3、适当指导,自主探索

课堂中孙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量一量、拼一拼。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并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动手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测量会产生误差造成结果不统一。“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信服怎么办?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这两个恰到好的问题一下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第二次活动显得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接下来学生通过撕一撕、拼一拼再次来验证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深刻的体验。

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为此,孙老师非常注意将数学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求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其中有一道90°、40°,学生按常规解决后,孙老师紧接着问“还有没有最快的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生思维。

总之,这堂课孙老师有效注重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挖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这堂课孙老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