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佩臣专题讲座《数学预习:创新设计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路径》 2024-09-20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夏佩臣 所在单位: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 执教内容:数学预习 参加对象:高年级数学教师

数学预习:创新设计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路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数学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数学预习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足够了,忽视了预习对知识理解的深化作用。据统计,有超过 60% 的学生对预习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预习对学习成绩没有多大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不够。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导致学生不重视预习,预习和课堂教学脱节。此外,学生预习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翻看课本,没有深入思考,预习效率低下。

《数学预习单》为探索创新的数学预习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深度。通过对数学预习的深入研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创新预习设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熟悉新知识,还能培养问题意识、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创新预习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预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数学预习的理论基础

1 预习的心理学依据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预习能够促进知识建构。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先对各种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在预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能会看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对三角形的直观印象。当正式学习时,他们就可以将这些初步认识与老师讲解的定义、性质等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三角形的理解。这种预习过程就像是为知识建构搭建了一个框架,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结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整合新的知识。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当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自己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比如,在预习代数方程时,学生可能会通过尝试代入一些数值来求解简单的方程,当他们成功地找到答案时,会感到非常兴奋,这种积极的情绪会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此外,预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自信地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教育学原理与预习

预习与自主学习密切相关。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预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预习数学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调整学习进度,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快速浏览,对于难点则可以多花时间思考或者查阅资料。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预习支持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构建知识。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内容的预习,尝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学生可以回忆之前学过的代数式、方程等知识,然后在预习中思考函数与这些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构建起对函数的理解。预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预习设计的创新方法

1 任务驱动型预习设计

任务驱动型预习设计的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目标,将预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预习的目的。设计任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明确性,任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通过完成任务能够学到什么。例如,在学习 “一元次方程” 时,可设计任务为 “找出生活中的一元次方程实例,并尝试分析其特点”,明确指向学生对一元次方程概念和特点的掌握。二是任务分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任务,如 “尝试用多种方法求解一元次方程,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三是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任务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具有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价值。比如,在学习 “几何图形” 时,可以设计任务为 “用卡纸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观察它们的特点”,既有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以五年级数学 ” 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如下任务驱动型预习单:任务一,观察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并用表格或图形记录下来;任务二,阅读教材中关于负数的定义和例子,理解负数的概念;任务三,尝试找出一些负数表达式,并分析其中的量。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任务驱动型预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不再把预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主动去完成任务。其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对负数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有学生通过观察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深刻理解了负数中量。最后,任务驱动型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问题导向型预习设计

问题导向型预习设计的核心是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策略:一是问题的启发性,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预习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时,可以提出问题 “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 二是问题的层次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预习 “二次函数图像” 时,可以先提出问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 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 “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是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预习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时,可以提出问题 “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性质,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可以不断优化问题导向型预习设计。学生反馈表明,问题导向型预习让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盲目地翻看课本。同时,问题的引导也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探索,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有学生表示在预习 “相似三角形” 时,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比如,如果学生普遍觉得某个问题难度较大,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单一,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断优化问题导向型预习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预习效果。

、数学预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 不同年级的应用案例

在小学阶段,数学预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对于小学数学课程,学生可以运用 “例题、概念、难点、公式、练习题” 这 11 个字的方法进行预习。首先,预习例题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纯记住结果。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通过预习例题,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例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其次,对于概念的预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来。以 “三角形” 的概念为例,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结合课本上的定义,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在预习难点时,要将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对于通分这一难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家长等方式提前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对于公式的预习,不仅要记牢,更要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在预习完前面几个方面后,可以尝试做课后练习题,检验预习效果,将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上,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 预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预习成果可以极大地促进课堂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例如,在学习 “相似三角形” 时,学生在预习中可能会提出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成果,从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拓展。如果学生在预习中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教师引导与反馈

教师在预习与课堂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对于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解答。例如,在学习 “二次函数图像” 时,如果学生对图像的开口方向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做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未来数学预习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进一步探索个性化预习设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知识基础都不同,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任务和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预习建议。

二是加强预习方法的研究与推广。虽然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未来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教学案例分享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三是拓展预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开发更多的预习资源,如在线预习课程、数学预习软件、数学实验材料等,丰富学生的预习体验,提高预习效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