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并结合注释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
2.能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搜集课外资料,深入了解诗人“悲”的原因,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深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搜集课外资料,深入了解诗人“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程资源:
1.图文资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观大散关图有感》
《建安遣兴》《长歌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北宋疆域图示
2.视频资源:《靖康之变》《清明上河图》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其韵,知临终之言
1.导入: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一首诗作为遗嘱留给他的儿子。这位老人,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而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
2.活动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示儿》,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边读边结合注释思考,陆游在他的遗嘱中交代了些什么?
(1)指读。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出ng韵与平声的浑厚悠长。
(2)陆游在遗嘱中交代了什么?
①遗憾:不见九州同——至死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
②遗愿:无忘告乃翁——当朝廷的军队向北收复中原的时候,家中祭祀一定不能忘了告诉他们的父亲!
3.思考:陆游死后,还能收到他儿子的消息吗?这个道理,陆游他知不知道?你是从哪个字中读出来的?——元:同“原”,本来。
那他为何还有事放不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但:只是。对陆游来说祖国统一这件事,比生死更为重要!
4.小结:一个“但”字,写出了他的矢志不渝;一个“但”字,坦露出一片赤子忠心!
任务二:感其悲,悟赤子之心
1.正所谓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整首诗的感情,你找到了吗?——悲。这个“悲”字,贯穿全诗,也贯穿了陆游的一生。
【板书:悲】
2.活动二:借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陆游为何而悲?
(1)为山河破碎而悲
①播放“靖康之难”视频资料。
②通过视频思考:靖康之难给大宋带来了怎样的劫难?——国家动荡,山河破碎……
③出示北宋、南宋疆域图示及“赵构南逃”历史资料。
④小结:曾经的中原被金人侵占,而南宋的统治者却还不断向金人割地求和。陆游正是为山河破碎而悲呀!
【板书:山河碎】
(2)为百姓受难而悲
①播放动态《清明上河图》,了解大宋百姓曾经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片繁荣安康。
②想象:试想一下此时大宋百姓的生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③出示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百姓的疾苦,深深印在了陆游的心里。
④带着对百姓受难的悲悯,再读《示儿》。
【板书:百姓苦】
(3)为壮志未酬而悲
①品读陆游的一生:
靖康之乱,让年仅两岁的陆游就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抗金的种子。年轻的陆游,期盼的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中年时的他,上阵杀敌,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但老年的他,只剩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病重的他,仍心系杀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出示陆游一生经历代表诗句,感悟陆游壮志未酬的悲凉。
【板书:志未酬】
③小结:一生所愿落空,无奈垂死示儿,更是悲上加悲。让我们带着这份悲情,再读示儿!
任务三:思其盼,诵爱国之情
1.关注“无忘”:即便如此悲愤,如此悲悯,如此悲凉,但陆游始终坚信自己的夙愿一定能够实现。这坚定有力的“无忘”二字,不仅仅是告诉他的儿子不要忘了家祭,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自己始终深爱的祖国!
2.出示单元导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总结:即便身处黑暗,满心悲怆,陆游仍秉持着那一颗爱国之心。九州同,永远是他所盼,是他子子孙孙所盼。
【板书:盼】
3.补充资料:朝廷的腐败,王师的无能,让陆游的遗愿,最终化为泡影。70年后,南宋灭亡,陆游的孙子忧愤而死,曾孙绝食而亡,玄孙投海自尽,没有了王师,也没有了家祭,只有陆游那一腔赤子之情,还在历史中默默回响。
4.配乐朗诵,带着这份悲,带着那满腔的爱国之情,读出陆游临终的心声!
5.结语:让我们反复诵读《示儿》,让爱国之情回肠荡气,让诗的光辉照亮心灵!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示儿》,背诵《示儿》;
2.通过查找资料详细了解陆游的生平,阅读陆游其他的爱国诗词,进一步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