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何如?
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胡婷
在快速浏览之余,挑选了几篇习作论文精读了一番,从一开始的模糊到清晰又进入模糊的循环中,方知论文学习不能光看,要及时批注记录,列列表格做做比对,否则,读过的啧啧称赞的好文过个几天,多看了几篇,就在脑海中相互干扰,糊糊涂涂一锅粥了。学习,尤要讲究及时的检视、适宜的方法!
总的来说,几篇论文都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讲习作评改的少,讲习作教学指导多,学理的总结可有千秋,有一些特别亮眼。
观览习作研究,不难发现时下流行两种新视角,一是单元视域,一是交际语境或任务情境。前者讲究整合单元内容,统整地教学,后者强调一个“境”字,无论语境还是情境,都相同,指向学生的写有呼唤他主动写的情境,支称他有法写的任务,实现他优化写的交流场。我认为,单元视角是在思维层的指导、追求,在“境”中学写则是落地到实践的操作层的指导,都很有价值。另外,进入到教学层面,习作的指导依然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习作方法——迁移写的实践——评价推动评改”的操作过程,看似成规难出新意,但有几位老师的论文撰写思维却让我眼前一亮。在家常中看出新意,实践出新思路,很值得一读再读,去学习揣摩。
印象最深的是丁晶晶老师的《发挥习作例文在评改环节中的作用》一文,从实践层来看,极具指导价值,读完后,我学到了审视运用习作例文的方法,即不是仅仅作为写前的范文读读学学,而是在评改环节有效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也许我们平时也是这么干的,但丁老师的“用件”用的有思想、用的有方法、用出了最大效果。首先,例文成了教师在作文评改教学环的目标制定、策略生成的来源。丁老师提出从例文的价值定位和有效运用路径来看例文。从单元整体的视角看,习作例文教学的定位在于先前教过的习作知识此处不再教了,没教的习作知识在例文这得到补充,成为我们评改课教学目标的来源之一。其次,习作例文的旁批,比较着看,看异同,同的部分在学生习作中强化说明是本单元学完必备的习作能力点,异处提示把文写生动的不同方式,可作为重点评改指标来关注。再次,回归学情,结合班级学生习作行为,根据例文提示的评改重点与指标,分析学生的优缺,重整契合学情的评改重点。这样一来,教师的习作评改指导围绕着教材例文就有法可循了。真正做到了反复于例文,发掘例文的有效性。最后,有效运用部分,丁老师又展示了利用例文,帮助学生审视文章的谋篇、写好文章细节的方法,干货满满。让人豁然开朗。读完,只觉丁老师思考清晰、实践扎实,又以实践反哺思考的深入,很是喜欢这一篇。丁老师这一篇的撰写,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严密的逻辑,标题与内容自然的契合,文题的简洁有力不故弄玄虚,都值得我学习。喜欢。
当然,我对还有几篇也颇有些想法,譬如汤聚梅老师的《大单元视域下习作单元教学策略探究》整个的架构和实践很有指导意义,很喜欢。但读时总觉得在“单元”的切题书写上有些迷乱,标题“一、研读单元内容,在明晰目标中彰显单元整体 二、巧用教材选文,在单元建构中提炼写作方法”紧扣单元来看习作,让我很期待,但后面的标题却把单元二字丢了,让我遗憾,如果在学生写和评的过程中也有“单元”的加入该多聚焦,不过自己想了很久确实有点难,写、评还要什么单元视角?加入单元似乎难于表述,仿佛实践中我们做的也只是单篇(学生手中那一篇)的修改,单元的体现少了。但我自己又不免问自己,如果这两环节也有“单元”融入呢,“单元”二字的理解能否产出新意,由此在进入评改的教学实践处寻求突破?
读得还不深刻、不够清晰,需要努力,争取能够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去清晰转述,由此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与语言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