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涵冰名师工作室第六次研修活动:赴研学之旅寻教学规律(D组) 2024-05-0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魏思宁:

此次王老师“迁移视角下的非谓语动词专项复习”的语法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节语法复习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本节课王老师先从劳动相关的背景文章中总结了非谓语动词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文章语境,从语篇中带着学生找到规律,为下一步的写作做铺垫,教学环节合理紧凑,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王老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王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不断。如“good”“great”“excellent”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在最后的作品呈现过程中王老师也十分肯定及赞赏了相关同学的答案。

贡贺佳:

南菁高中的王雨茜老师上了一堂基于三维动态语法观的非谓语动词专项复习课。王老师选用了学生写的2021新高考读后续写的习作和2023年全国甲卷的b篇阅读两个语篇,这两个语篇都是记叙文,并且非谓语动词使用的现象丰富。王老师遵循从形式到意义到使用的顺序,围绕着给学生读后续写升格的最终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

整堂课达成了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的迁移创新目标。内容方面,王老师旨在让学生从两篇关于劳动的记叙文中感悟到劳育的意义,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使学生充分地表达出来。结构方面,王老师首先通过两个语篇和语法填空,让学生回顾了非谓语动词的基本形式和变式,接着通过让学生简化句子并对比原句来理解如何用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子的不同部分,最终让学生修改读后续写习作,达到了应用非谓语动词的目标。语言方面,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把两个简单句并成一个带从句的复合句再到变成短语到最终变成单词,一步步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读后续写的升格。

讲座心得:

江阴市高级中学的陈松老师作了“基于语篇分析理论与写作教学——以应用文写作为例”的课题分享。课题分享从以下三部分展开:课题中语篇分析的界定及研究框架、课题的实践与创新和课题的初步成效。首先陈老师从学生应用文写作问题、写作教学现状和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三个方面论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接着,陈老师引经据典,细细解读了课题中语篇分析的内涵,并将语篇分析理论与新课标理念结合,界定了课题中语篇分析的研究对象。然后,陈老师以2023年高考应用文为例,讲解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范文教学,即要借助情景语境,拓展写作思维。最后,陈老师分享了所在学校在该课题下的教学成效。

 

讲座心得:

首都师范大学的赵连杰教授作了“语言大观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讲座。讲座首先提出了对英语教学过分看重学科主题大观念而轻语言大观念现状的质疑,接着赵教授旁征博引,阐述了语篇阅读的重心所在,和语言大观念的教学实践方法。

赵教授指出,当前英语教学试图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语言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中,但英语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属于结构性知识,而属于过程性知识。因此,赵教授强调英语教师应多研读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的理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目的,而不能一味强调让学生关注语篇内容和探究主题意义。赵教授提出,英语学科的语言大观念与语文学科的语言大观念类似,不应脱离语言形式来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和学科育人。赵教授认为,语言学科的教学不能只聚焦于“说什么”和“写什么”,而应让学生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最后,赵教授举了一系列例子来阐述语言大观念在词汇、语法、语篇、技能等不同层面的体现。整个讲座观点新颖,理论翔实,内容接地气,让在座老师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