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观摩心得] 公开课的艺术:花拳绣腿or经世致用? 2023-11-14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公开课的艺术:花拳绣腿or经世致用?

——梅原名师工作室研修之2023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小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位老师上岗前能做到的只有前半句,后半句则需要用整个教育生涯来践行。对于一个刚工作第三年的新教师而言,能有机会在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教育研训室副主任兼高中英语教研员梅原带领下,走进另一所名校去感受优秀教师对于优质课堂的不同演绎、感悟核心素养在不同文化氛围和不同气质学生中是如何生成的是无比幸运的。当然,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行路都不该雁过无痕,故记此篇。

我的思考源于新教师面临的困境:所有新教师自上岗之日起,都会被要求上大量的公开课。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能引导新教师思考新课标要求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另一方面反复磨课也能锻炼新教师的综合能力。然而,很多新教师,包括我本人,也都曾有过同一个困惑: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区别在哪?联系是什么?如何平衡和取舍?

接下来,我将从公开课的意义、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公开课实践效果以及同一个单元内四个主要课型的设计理念浅谈本次观摩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的灵感和启发。

一、公开课有没有用?

我对公开课的初印象是在初中,公开课就是“表演课”、“游戏课”或者“反常课”,其与常态课截然不同的样态曾让我收获了快乐、充满了期待,却只留倩影,再不见其踪。这样的公开课固然是要被唾弃的,因为这种公开课走向了一个极端,追求的是“花拳绣腿”,然而一线教师也万万不敢让公开课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不经雕琢的常态课。那么公开课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呢?

工作至今,我有幸参与了校内、市内甚至向全国直播的公开课十余节,其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恣意尝试、也有“明知山有虎”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挫败;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了然,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魔。我深知,公开课是遗憾的艺术,但不管这些课的结局如何,我都希望这是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路上的有益探索。 一个新教师尚且如此,我相信这次优质课评比的参赛老师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们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一定也是经历了相似或更精妙绝伦的一段旅程,最后才敲定了最终版本。我从这些课中学到的也正是张伊娜教授评课时表扬的“务实”(以下总结基于我个人理解):

其一,课型特征明显。没有老师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而抛弃课本、大搞无边际的拓展。

其二,耐得住寂寞,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文本细读到位。

其三,公开课“常态化”。Grammar敢于注重语法形式,Integrated skills敢于注重技能训练。

这些特点都是“表演课”所不具备的。能在公开课上去实践“常态”我觉得是了不起的,反映的是老师们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如何运用、“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的集中智慧。这样的“公开课”才能不拖“常态课”的后腿,才能真正引领“常态课”走向“立德树人”。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没有用?

“单元整体教学”或者“大单元教学”或者“整本书阅读”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是全新的概念,对碎片化教学、各板块各自为政的教法产生了巨大冲击,以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当其冲。而即便是尚未形成成熟教学风格的新老师在践行这个理念时,也难免“机械缝合”单元各板块或板块内各语篇,或是脱离教材语境“另起炉灶”并用自己的教学逻辑把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压缩到一节课甚至一个版块中去。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梅原曾提醒江阴的英语老师一定要思考教材文本的独特价值与育人作用。展开来说一说,也就是离了这个单元、这篇文章,再没有其他文本能做到的事必做。事实上,每一篇文章都有这个独特的属性,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碍于实际教学进度的压力我们假装没有发现。私以为,这个特性绝不是单纯的结构或内容(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无脑地去生成作文,仿写结构或内容),而一定是依托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有血有肉的、具体可教会学生做的事。

但在这次评优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剑走偏锋的情况出现。张伊娜教授指出,本单元的话题是科技,于是有的老师对科技大谈特谈,补充大量与科技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实则与单元整体目标无关或把语言学习边缘化了。试问,若单元话题是科技,就只介绍各种高精尖科技而淡化如何对待科技,那要通用技术课何用?若单元话题是美食,就只介绍各地特色小吃而淡化美食传递的人文情怀,那要记叙文何用?若单元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就只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淡化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那要英语课何用?

我们在矫枉过正的南墙上已经屡次碰壁,是时候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想用英语做什么?通过英语课要教会学生什么?

以本次优质课评比所选Book 5 Unit 4为例,张伊娜教授指出单元话题Living with technology不难让我们想到How,那么单元的育人目标就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对待现代科技。有了这一落脚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了方向:让学生养成思辨意识,冷静思考社会问题,最终指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当学生课上生成了“We human beings should live with AI with love because they are just like our child. We created them, so w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m.”时,我们明白了:这才是用教材教,用教材学,用英语教学生做事。

Reading版块有了这样的宏观理解后,后面Grammar依托无人机优缺点渗透的将来进行时,Integrated skills依托当代科技产品及其社会影响的时空胶囊以及Extended readingVR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蓝图都有了具体的支点。

崔琳琳教授曾在论文中写到:当教师推进新理念时,旧实践模式的巨大惯性会让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甚至让同行感到不解,这都增加了践行新模式的难度。但是,这些张力也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实践,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诚然,这样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大大增加了备课难度,但在“试错、挣扎、反思中寻找自我突破和外界支持,生成新的教学生态”一定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高中英语教学的主旋律。我们不能否认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会对当前教学生态造成震动,但跟上这种震动的节奏并融入其中,学生也会感受到学英语的用处,进而改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三、怎么让每个课型有用?

有了先进的理念和避雷方针,具体到每个版块应该怎么操作呢?

Reading版块中的“读”一定是重中之重,但既然单元设计已经是整体化了的,“读”势必也应该是“整体阅读”。整体阅读的目标应十分明确,不应该是面面俱到或毫无联系地去获取信息,并且每一遍读的时候都应该提炼出一些能够服务于版块教学目标,甚至单元教学目标的“共识”,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有自己对主题语境合理的创造或批判。否则胡乱地“读”只会陷入张伊娜教授提到的“假大空”、“贩卖观点”或“轻易地接受他人观点”。要知道,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茧房”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这次评优课(Book 5 Unit 4)的Grammar版块和Integrated skills版块引发了一线教师广泛讨论,主流的声音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将来进行时能上满一节课吗?环节几乎定死的Making a time capsule如何上出个人风采?我的理解是没啥可上的版块一定要想清楚出口在哪,以将来进行时为例,我在听课前自己的构思有以下几点:时态对比;进行时的共同点;什么场合用更合适?高光时刻在哪?我很高兴听到的三节优质课设计中有一些和我粗鄙的想法相似,当然更多的则是对Grammar这一版块的更多期待。而内容相对固定的Integrated skills版块除了完成既定的任务,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教材各语篇的内部逻辑,不要去割裂文本,更不要去窄化文本。如果环节本身不可调节,那么不妨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考虑一下这个版块的作用何在。

最后,Extended reading版块是整个单元的拓展与延伸,往往开放性较强,没有特别明显的指向性。于是很多老师会过度深挖(有的会挖歪,偏离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完全脱离单元话题)或者走向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万金油套路中去。(这里的“教学评一体化”的万金油套路指的是上文提到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无脑地去生成作文,仿写结构或内容”,然后时间全部放在用量表去评价。并不是否定“教学评一体化”本身的价值。)

公开课对于常态课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而优质课又是公开课的风向标。相信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将会对江苏高中英语教育产生新一轮的冲击,涉及到的理念、方法值得一线教师反复揣摩、实践、反思、改善。我也坚信自己今后的公开课之路应当是朝着“经世致用”的方向不断奋进!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惠钧 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