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函数相关的数列型不等式》
一、教材分析:数列和导数都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列不等式的证明将这两块知识点交汇在一起,近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解答导数与数列综合问题时,要先运用导数证明一个函数不等式,然后通过数列知识与方法进行运算,最终使不等式得证。虽然解题思路是清楚的,但其中的函数不等式构造证明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也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导数主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导数的计算及其应用的一般能力,但对导数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工具性作用没有深入的研究。甚至大部分学生对数列型不等式问题比较陌生,遇到此类问题无从下手。
三、教学目标:
(1)利用导数证明数列型不等式,体会导数在解决函数及不等式中的工具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领会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
四、思政目标:感受数学中不等与相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导数证明数列型不等式。.
难点:将利用导数证明数列型不等式问题模型化。
六、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七、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一体机展示专题,“geogebra”演示。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语:函数和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与函数结合的数列型不等式。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个新的数列,以正整数的倒数构成的数列叫调和数列。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对这个数列的和进行了研究,比如法国的奥雷姆、莱布尼茨、伯努利、欧拉,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当,调和数列的和趋向于。今天我们借助于信息技术对调和数列的前n项和进行研究。
教师:展示图象
学生:观察图象得到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调和数列的历史背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geogebra”,让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动态地感受不等的几何意义,学生基于信息技术自然、和谐、自由地进行合作探究。
(二)例题分析
例1: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究数型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将问题模型化,形成专题并结合导数方法证明不等式。
变式:.
设计意图:设计数列型不等式变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利用导数证明数列不等式。
真题改编:已知函数.
(1)证明:当时,;
(2)设,证明:.
解析:(1)略
(2)即对任意的恒成立.
所以对任意的,有,
整理得,
故
,故不等式成立.
(三)课堂小结
(1)证明数列型不等式:
步骤1:求通项;
步骤2:证明,构造函数证明
步骤3:累加
(2)常用的背景不等式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校高三专题复习课,杨静老师在认真自备的基础上,听取组内老师的合理建议,前后试上了2个班,对教案反复修改。尽管公开课还存在一些遗憾,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备课组其他成员,也在反复的研讨和实践中,不断明确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和提高效率的策略,对未来的专题复习课有了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