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思考 2023-10-0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说过: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发展思维和增强能力的过程。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江阴提出了“三力课堂”,许多教师都以“三力课堂”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很多教师大胆创新,个性张扬,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模仿,导致课堂教学的庸俗化浅层化,违背了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课改没有真正理解,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在此我结合最近连续听了六节《4.1从问题到方程》,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作一浅显分析和策略性思考,以引起大家关注。

    现象一:有活动没体验

    片段①:我国古代问题:以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

    1:大家看看这道题目如何处理?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来分析一下。由于教师没有对题目中的“三折”,和“四折”预先解释。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回答基本都是错的。接着教师就非常“认真”地演示“三折”是怎样折,表示绳子的1/3,解释后再费尽周折分析怎么列方程。

    2:同学们这道题目的中的“三折”指的是绳子的1/3,同理,四折呢?三折来量井和四折来量井你是怎么理解的?大家先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在讨论一下如何找等量关系?发现教室中只有一半的人能找到等量关系,接着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再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绳子,让学生来演示题目中的情景。通过量长方形的长这个“模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题意,列出方程。

    这节课学生都很忙碌,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看似在活动,实则乱糟糟,闹闹烘。这种“活动”华而不实,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思考虽然活动性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但思考更重要,“三力课堂”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和内显活动的统一,是操作与思考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三动”: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如果只有活动没体验,那活动就没有价值了

     策略思考:三力课堂中课堂有活力让学生活动起来,是带着思考去活动的,让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使活动真正为课堂服务。在活动的设计上不能只注意其外在的活动方式,更多的应是其内在思考。上面片段①师2的处理方式,通过设计 “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井深,让学生经历和体会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通过比较让我体会到教师应不断地提高对数学活动的指导水平,重视对活动形式与活动思考的有效性有融合起来。

    现象二:“互动”变成“问答”

片段②:篮球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篮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 问篮球队胜了几场?

问题1:你们玩过篮球吗?

问题2:喜欢打篮球的举手?

问题3:你们知道篮球积分怎么制定的吗?

问题4: 如果我设胜了x场,那么负了几场?

问题5:等量关系怎么列?

……………………

    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师生互动变成了庸俗问答,听课老师虽看到了师生、生生在互动,显得热闹,学生受益不多。这种满堂问、问答式教学,转移了教学重点,霸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更缩短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课堂教师上课是非常吃力一旦问题多了遇到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班级,那么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

    策略思考:1.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能激发学生多种多样的回答。如片段②,有一位教师是这样问的:“你能用你所学过的方法求出赢了几场吗?”学生就会思考我学过什么方法呢?大脑就会积极搜索,有学生用“假设法”的,假设全赢则得24分,多得了4分,每负一场少得1分,就可知道负了4了,胜了8场;有学生用“列表法”的,列个表格把每种情况都罗列一下,从表格中找出得20分的情况;有学生设未知数的用“方程”解决问题。

2、使问题保持恰当的难度。多提一些理解型、应用型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现象三: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片段③:有一架天平和1g、2g、5g的砝码各2个,一袋重8g的食盐。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天平。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合作活动,来称一称这袋食盐有几克?

    教师还不停地游走着,指导着学生如何使用天平,教室很是热闹。完全不顾教材设计这个情景的目的,违背了教学设计意图。活动”诚可贵,“思考”价更高。如果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过程没有进行认真思考。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就会缺乏对活动内涵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策略思考: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容易引起学生讨论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求知动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这样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就得唤醒和弘扬。2、一定要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防止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应该多给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的机会,做到全体参与,人人发言,个个有收获。3、讨论活动要完整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不要因为时间紧或急于自己讲解而匆匆结束讨论。4、讨论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如果未经学生独立思考,就组织他们讨论,那么久而久之久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思想,不愿自己思考,而是等待讨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5、一堂精彩的课,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尴尬”和“意外”。所以在课前的设计中我们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一定要一些预设。但学生合作学习后,进过思维的碰撞,可能出现一些我们始料未及的答案。每一个“意外”都是一个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来之不易的“意外”,让它变成本节课的亮点。

   现象四:课件制作动画太多,吸引眼球,但华而不实

    有些教师备课时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却把大量精力话费在课件制作上,课堂上不是课件为人服务,而是教师为了赶时髦,求花样,攀比课件越做越花哨,成为一种不良倾向。有的ppt上出现一些搞笑的gif动画,把学生搞得哄堂大笑,学生注意力全在动画上,至于教师在讲什么都没有注意,哪还有什么效率可言。

    策略思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坚持“科学、实用、高效”的原则,准确把握辅助的目标,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为创造情境服务,为解读难点服务。教师在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时,先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认真研读教材、教法,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实用的课件,一些几何动态问题甚至要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以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能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要坚持课改。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