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潘宇
第一部分:为何要开发实施校本美术特色课程
追根溯源,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何要开发校本美术特色课程?无论是全国范围内的“双减”规定,还是前不久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定》,都明确强调“五育并举”的重要性,均要求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的艺术教育。简单来说,开发美术校本特色课程可以满足四个方面的需要,即美术学科建设、学生艺术特长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1. 美术学科建设的需要
——继2017年高中新课标颁布后,国家教育部又于2022年下发了《义务制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很快新的教材也将配套到位。然而,国家层面上的这些方案、标准、教材等,它要面向的对象是全国各地,所以只能立足基础性、普适性,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兼顾到各校教师、学生的艺术教育背景、水平差异、地区特色等因素,因此提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建议。而校本美术特色课程则可以尽可能地反映本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艺术认知背景等,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一定程度内有效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促进美术学科的建设。
江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方,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港口文化、运河文化外,桥文化、民乐文化、戏曲文化、书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美术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能传承发扬地方文化特色,以此形成地方文化特色与美术教育间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2. 学生艺术特长培养的需要
美国的国家教科院曾对5万多名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各位老师,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校期间我们学习积累下来的什么知识对后来的人生经历更有用?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毕业1—5年的认为是“基本技能”(30岁,知识技能更新快速),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35岁,原理方法相对恒定,指向能力的核心素养),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40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毕业15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40岁以上,向外不惑,向内求索)。所以,我们才会说念书时天天语数英、退休后天天音体美。
为什么会认为“艺术最有用”,因为艺术可以愉悦、抚慰心灵,在审美的过程中满足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无论是文人雅士的高雅艺术“阳春白雪”,还是普通民众的民间艺术“下里巴人”,都是不同精神境界的人的自我满足。同时,美术还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所以,艺术教育理应得到重视,江苏省已全面实施了“艺术进中考”和高中艺术学测,近期又下发了推进艺术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到2025年均以不低于总分4%的计分方式纳入中考成绩(30分)。
常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正是以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艺术教育的需求,顺应学生在兴趣、思维等方面的趋向,适应学生不同方向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例如:新桥中学的衍纸、华士实验中学软陶、南闸中学的书法、晨光实小的线造型、峭岐实小的水墨画、新桥中心小学的版画课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生社团运行机制。
3.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虽然一直强调“五育并举”,但实际上美术与语数英大学科相比,师资建设仍然薄弱。无论是骨干培育,还是名师数量;课程开发,还是教科研水平,都需要更多的投入。这个投入一方面是指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另一方面也是指教师个人自身,毕竟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则可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出发,激发老师自身的创造性,为个人提供专业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团队内的教师还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将自己原本不善长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迅速提升起来。例如:新桥中心小学、晨光实小的老师并非一开始人人都擅长版画或线造型,都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教与学是相长的。经历一次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也是个人对相关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系统地学习思考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如果在座老师不要把这项工作仅仅看着是学校的任务,更应该看成是对个人专业历练提升和才华展示的契机。不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能上得了公开课写得了论文,当得了班主任带得了社团,成为岗位上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
4. 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教育发展到今天,学校都已从追求规模化发展转向追求特色化发展,更多地开始关注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品牌建设。无论是江阴的4A级特色学校评选,还是省级的艺术特色学校评审,校本特色课程是必备条件之一。
美术的独特优势在于它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因而容易形成物化的成果,既可静态地陈列展示,又可动态地操作展示,有利于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学校“独一无二”特色名片。
那么,这项工程的主力军肯定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团队。校长和分管领导他们在理论层面、眼界见识上有优势,但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必须要依靠专业的美术老师。而且,发展成为学校特色后,也会得到更多相应的机会和支持。
说到这里,老师们肯定心中会产生疑问了,既然校本特色课程如此重要,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开发实施呢?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部分内容,谈谈如何开发实施校本美术特色课程。
第二部分:如何开发实施校本美术特色课程
虽说实践才能出真知,但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理论。
1. 课程和课程模式
“课程”即教育性经验,一般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课程就像“旅程”,课程目标是我们要带学生去的目的地,课程内容是沿途欣赏到的风景和有趣的经历、体检,课程实施是选择的路径与交通工具,课程评价是确定学生是否到达目的地,对旅程留下怎样的印象与记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正是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个点后面我们还会涉及到。
和我们美术绘画有众多流派一样,课程开发也有不同的模式,主要有四种: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实践模式。
——目标模式:以美国的泰勒为代表。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这一模式被认为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主张课程开发要遵循目标达成,依照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开发路径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了解一下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问题(四个要素):1.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课程内容)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课程实施)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课程评价)。前面讲“课程”概念时提到的四个要素来自于此。
——过程模式:以英国的斯腾豪斯为代表,他对“目标模式”持批判态度,主张课程开发要注重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成,认为课程开发是一个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的内在价值。他们认为:教师即研究者,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有争议的问题,要保护参与者不同的观点,不一定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整个探究过程是讨论,而不是讲授。
——情境模式:以英国的斯基尔贝克为代表,他主张课程开发首先要从分析情境入手,根据具体情境开发课程。开发路径为:分析情境—制定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评价、追踪与重建。
——实践模式:以美国的施瓦布为代表,与过程模式一样,他对“目标模式”也是持批判态度。认为课程开发应该聚焦于具体教育情境和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问题等,而不是课程开发的原理和程序。
类别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目标模式 |
泰勒(美国) |
遵循目标达成 |
过程模式 |
斯腾豪斯(英国) |
注重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成 |
情境模式 |
斯基尔贝克(英国) |
从分析情境入手 |
实践模式 |
施瓦布(美国) |
聚焦于实践中的实际需要 |
以上四个模式主要观点不同,操作模式也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演变还会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模式涌现出来。而我们所能、所要做到的是:立足实际,合理选择,且行且思,渐行渐远。
2.步骤与操作要点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情境分析,评估现状——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制定目标,设计方案——确定内容,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修订完善。前面我们提到了课程开发的四个要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操作步骤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要素展开,多了前面两个硬件与软件保障工作。
——第一步:情境分析,评估现状
操作要点:对学生、教师、学校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查与分析。
(1)学生。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校内学生,所以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美术基础,以及他们对进一步发展提升艺术素养有着怎样的期望与需求等等。也就是说,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方面差异 。新课标的教学策略建议中就写到,一年级要注重幼小衔接,注重趣味化、生活化等。所以说,一、二年级的内容和五、六年级是不同的,最好能够整体考虑形成一个逐步递进的梯度。
(2)教师。开发和实施者都是本校教师,所以要了解自身的相关情况。例如:各人都有怎样的专业特长,日常课务的任教年级等。
(3)学校条件。教学实施需要专用教室,所以要清楚学校是否已经配备,数量有多少,条件是否满足,是否有社会资源可以提供支撑。另外,也要考虑到学校对课程的要求,例如:线描、泥塑、纸工、书法等这些有市级以上比赛的课程。
——第二步:组建团队,分工合作
操作要点:在第一步对课程开发实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方向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各项活动。团队以学校美术老师为主,科学合理地进行成员分工,但也可请教其他学科有经验的老师。另外,还可聘请一些艺术名家、大师,知名的民间艺人、优秀的工匠等,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例如,峭岐实小聘请了市美协的相关人员,晨光实小聘请了省市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等。尤其是艺术展演的学生艺术工坊项目,更是需要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步、制定目标,设计方案
操作要点:确定校本课程目标需要综合思考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能体现学校整体的文化与特色,这样美术课程既能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能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或政策,例如:目前的“双减”规定,让美术特色课成为了程延时服务、社团活动的“刚需”,要让正规的校内特长培训有别于校外机构,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又要起到育人的效果。最终,应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课程内容、教学安排、评价考核、保障措施等几大部分。例:峭岐实小的《翰墨童趣》水墨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四步:确定内容,组织实施
操作要点:内容的选择基于课程目标、学情、教学条件、社会资源等。课程内容形成体系后就可开发编写成为校本教材,便于师生教学活动有共同的依据、线索,这也将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物化成果,还能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例:《牵根线条去散步》立足于学校特色开发其教学内容,教材不仅成为了省市规划课题的重要资源,还评为“无锡市小学美术学科基地学校”。《衍纸》这套教材展示的不仅有新桥中学老师的优秀作品,更有学生的创意作品。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新桥这座时尚小镇的欧风雅韵。学校衍纸工作坊也获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这两个项目的都是挖掘新材料、新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峭岐实小的《翰墨童趣》水墨画校本课程与当地乡镇锡剧文化相融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水墨画戏曲人物画,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大奖,学校也被评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当然教材的编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们日常的资料积累。可以确定具体课程,再确定整体框架、教学内容,初开始以活页式教材实施教学,一个阶段后进行汇编、统整、梳理,逐步成为一个系列的校本特色课程教材。
——第五步:评价反馈,修订完善
操作要点:最后一个步骤校本课程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存在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向,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使课程与教材不断完善。一般来说要考虑四个方面问题:①评价时间。评价既要包括诊断性评价,也要包括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因而,教学过程中、一次课或一个项目结束以及一个阶段后,都需要安排相应的评价。②评价主体。这点相信各位老师都已充分注意到了,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应来自多个方面、多个领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③评价内容。不仅有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更要有技能实践能力的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有结果评价,也要有过程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学的评价,也应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这样才能全方位反馈课程实施等情况,提供修订完善的重要依据。④评价方式。美术特色课程多是非学术性的活动型或体验型,其学习结果或许是一幅绘画作品或一件手工作品等,难以用简单的量化来测量,因此采用档案袋评价、描述性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更适宜。
最后,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高更为了追逐艺术的梦想,抛弃了一切文明,回到原始状态。我们作为美术老师,除了要有对艺术的执著以外,还应该对教育有着一份同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