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批江阴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相关精神,为确保工作室运作有章可循,本着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聚集地、未来名教师的孵化地,更好地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和名教师的品牌效应,杨凤楼名师工作室特制定以下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江阴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文件精神为指引,以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并重为基本原则,以团队研讨和个人研修互补为基本策略,以听、说、读、写、编为基本路径,立足学科实际,聚焦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将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建设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把工作室建成一个成员专业发展的共同体,使全体成员在提升师德修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或突破点),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或职业发展亮点,实现工作室成为名优教师孵化器的功能。
(二)具体目标
1.使工作室成员能完全胜任学科教学,能熟练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撰写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能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名师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成为具有稳定教学风格的学者型教师。
2.使工作室成员具备指导和示范本地区其他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及研究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有所提升。
3.以融汇工作室成员群体智慧为宗旨,搭建好工作室网络教研平台,切实带动一至二所乡村学校物理教学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师德师风方面的任务。加强工作室成员师德师风建设,因为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实践主体,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造材的重任,教师所育之“德”只有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才有其意义和价值。期望通过工作室的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本工作室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符合和体现德的价值属性,促进学生内在道德精神健康成长。
(二)课堂教学方面的任务。围绕课程开发、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展示、学习指导、试题命制、教学反思等主要环节,加强研讨与研修,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力求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三年中各成员均开出校级或以上公开课,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成员开出江阴市级公开课或者相关讲座。
(三)课程建设方面的任务。围绕课程开发、课程开设、课程评价等主要环节,加强学习,推进实践,不断积累,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程开发能力,推动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选修课程的特色化实施。三年中至少三分之一成员开发、开设出江阴市级精品选修课程。
(四)课题研究方面的任务。围绕课题申报、过程实施、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主要环节,加强教育科研的学习和实践,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以课题研究引领和推进个人的主题教研。三年中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十三五”省级课题,至少一半成员完成一个江阴市级学科教学专项课题的研究。
四、基本路径
(一)以学习促内涵。展开两个方面的学习,一是读书:订阅专业教学杂志;精读教育教学著作;积累高水平读书笔记。工作室将有计划地列出推荐书目,购买赠送,通过网上“晒心得”“晾感想”,面对面交流,督导有效读书。二是学习专家和大师:每年听一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外出学习参观一次,向同行学习一种教学或考研方法。
(二)以研修促提升。一是立足课堂,主动出击,广泛听课,善于从各类家常课、公开课、研讨课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自我;二是立足培训,抓住机会,充分吸收,善于从各类专家、名师的讲座、报告中学习成功经验、先进理念,武装自己。要秉承虚心之态度,坚持听和思相结合,重视个人思考和感悟,把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成长的精神养料。
(三)以活动促成长。一是要主动承担各类公开课、讲座的开课、开讲任务,把每一次承担的任务作为锤炼自己的机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类研讨,在每次研讨前做好充分准备,在研讨过程中积极发言,贡献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观点碰撞中启迪思维、提升智慧。
(四)以示范促辐射。通过团队的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带动外围成员所在学校物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工作室团队拟组织“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 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等形式示范、辐射,推动区域的物理教学改革。
(五)以管理促畅通。工作室将建立微信群、QQ群,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学习研讨、梳理积累。严格按江阴市工作室管理办法开展各项活动,按工作室考核细则评估每位成员。
五、具体要求
(一)工作室导师
1. 全面主持本工作室的工作,确定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等,完善工作室各项运行制度。
2. 制订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负责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工作室各类档案。
3.主持工作室核心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传播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公开教学、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工作室成员的个人规划制定、公开教学、学术讲座、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
4. 负责指导工作室学员制订自我发展计划,指导工作室成员备课、上课、撰写论文、整理教育资源等,负责学员考核、评价。
5.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研修,组织学员外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学者指导工作。
(二)工作室成员
1.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系统梳理个人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措施;每学年末对个人规划年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年度实施情况对规划作出必要的修正。
2. 在个人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中增加学习、成长的内容记录,包括学习内容安排学习结果、阶段性成长变化、工作室名师指导情况及评语等。
3. 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在工作室或校内开出1次公开课,并完成1个教学课例(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课件、录像等);三年中开出一次江阴市级及以上公开展示课,完成一个学术讲座或报告。
4. 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三年时间内至少有三分之一工作室成员开发至少1门选修课程并在开设过程中不断完善,部分选修课成为江阴市级及以上精品选修课程。
5.工作室成员应积极承担工作室集体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位工作室成员三年中至少申报并完成1项江阴市学科教学专项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的改进,另一方面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围绕个人研究主题,每位成员每年至少撰写1篇教学论文,最好是能公开发表或获无锡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6. 工作室成员必须发挥个人的专长,参与工作室基地学校(澄西高中、山观高中、江阴高中)的学科建设,根据基地学校需要开设公开课,开出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其他教研活动,同时把基地学校建设的成功做法在成员自己所在学校进行实践,带动学科组发展。
7. 尊重工作室名师及工作室其他成员,服从有关工作安排,及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协助工作室名师开展各项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使工作室能高效运行。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