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研思 行稳致远 ——徐霞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2023-10-03
网站类目:制度规划

一、背景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大中小学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特申报江阴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将遵循教育教学、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名师、团队骨干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把本工作室建设成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蓄水池”、名师的摇篮、交流的平台和辐射的中心。

二、工作室机构组成

主持人:徐霞

特聘专家:汤国贤、陈海洲、陆新丽

宣传报道负责人:陈屹雯 季晔

职责:负责工作室活动新闻撰写的分工、收取,负责工作室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拍照、摄像等工作,并注意影像资料的整理汇总。

活动考勤负责人:戚继颖

职责:负责工作室成员日常参加活动签到考勤及工作完成情况,根据《工作室考核细则》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季扬 杨洁

职责:负责公众号平台宣传报道顺序安排

资料整理上传负责人:陈青 汤艳 费兰

负责整理成员的公开课教案、课件、论文、比赛证书、获奖荣誉等,并上传到指定网站。

三、三年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工作室将围绕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目标,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用三年的时间带出一支队伍、研究一项课题、辐射一个区域、带动一门学科、孵化一批成果,探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样本,成为未来名师培养的孵化池和骨干力量的聚集地。

(二)具体目标

1.优秀教师的聚集地。本工作室吸纳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树立标兵,在课堂教学上展现新风,在课题研究上收获成果,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专业能力的成长地。工作室以民主、开放的态度,在成员中倡导资源互通、能力互补、思想共享;通过课例打磨,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发挥名师及团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3.科研创新的前沿地。工作室将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凝聚集体的力量,探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并确立一项有指导意义的科研课题,提升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教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

4.先进成果的分享地。工作室将开设微信公众号,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的学习成果,展示研究成果,使网络平台能成为江阴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动态的工作站、成果的辐射源和资源的生成站。

5.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工作室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成果将以论文、案例、微课、课件、研究报告等形式向外输出,加速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培育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四、工作机制与策略

1.制定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发展潜能,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今后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并进行合理的分解。

2.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学反思、培训心得、经验介绍、教学研究、学科前沿等专业成长、学科引领方面的动态内容,每月发表日志3篇以上。

3.规范日常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在线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每学年召开两次研讨会,工作室每位成员上校级公开课每学期2节以上,有机会安排进行一次外出交流学习;每年至少一次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工作室每年设计制作微课10节。

4.强化教育理论学习。工作室征订相应数量的学科前沿书籍,并推荐工作室成员阅读,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每年阅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有2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

5.明确教育培训职责。工作室每年做县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至少1次或教研片区教师培训讲座不少于2次;工作室每学年至少要有1节县级以上公开课或观摩课,或开设1次不少于30人次的沙龙活动。积极承担校本培训课程的研发、讲授和指导工作。

6.强化教科研意识。定期集中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同时开展线上主题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详实的记录和反思。定期集中就各自对当前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例研讨、评课沙龙等活动,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工作室届内至少承担1个市级以上课题,按时完成年度研究任务。

7.加强与不同学科的工作室、研究团体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在学习其它工作室的研究方式与研究作风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五、工作计划与安排

(一)第一年(2023年7——2024年8月)

1.组建工作室,选拔工作室成员,制定和论证工作室三年计划、工作室管理制度、学员年度考核评分细则及本年度工作。

2.完善配备设施,指导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潜能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建立工作室QQ群、微信群等。

3.结合工作室研究主题,坚持开展读书活动,组织成员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读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并把先进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原则,在教研员指导下,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学习。

5. 充分利用好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工作室研修动态、研究成果等。

6.本年度工作总结及展示。

(二)第二年(2024年9——2025年8月)

1.读书、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每天阅读,打卡、交流,每学期写一篇读书心得。

2.开展校际教学交流活动,确定专题进行举办相关论坛活动。

3.结合江阴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展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活动,推广工作室教育理念和阶段研究成果。

4.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力争科研课题出成果,工作室申报一个省/市级课题,确保每位学员3年内至少都有1篇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获市级以上的奖项或在公开刊物发表。

5.组织学员到其他名师工作室参观学习,通过和其他工作室互访、案例分享与分析等形式。

6.坚持做好微信公众号日常动态展示及资源共享。

7.本年度工作总结及展示。

(三)第三年(2025年9——2026年8月)

1.工作室成员提升个人教学理念、特色,完成学习记录及总结等,整理个人成长档案。

2.举行工作室成员课例展示活动,展示工作室阶段成果。

3.提炼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资料、主题研究成果等结集成册,利用公众号、县域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及时展示、推广。

4.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主题研究活动经验,分享工作室经验,提高工作室成果的展示度和影响力。

5.提交研究的成果材料和工作室总结材料,接受评估。

六、重点项目与活动

1.“同备一堂课”——江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堂展示)

2.“共读一本书”——江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学习)

3.“同讲一个中国故事”——江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案例研究)

七、预期成果与保障

(一)预期成果

1.打造一批示范“金课”

2.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

3.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

4.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

(二)保障

1.采纳专家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做到个人自主研习与团队合作研修相结合。

2.建立“阅读、研讨”打卡制度,理论研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3.建立“共同体学习”制度,现场活动与网络研修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