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科基地建设 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 2016-06-2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进学科基地建设 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

江阴市长泾中学   石培军

为全面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借鉴与模仿我国高等院校采取的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操作样式的基础上,部分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在2000年起开始组建区域学科基地(一般以高中学科基地为主),以解决新课改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此后,区域学科基地建设的做法在很多地区得到认同与推广。江阴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高地,2012年率先在县级市建立高中学科基地,这项工作也是教育局承担的国家教科研课题“基于学校变革的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县域研究”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江阴市教育局又将这项工作拓展到初中学段。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江阴市教育局着力推进的学科基地建设工作,首先在高中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来,我市素质教育、高考成绩不断刷新记录,特别是2015年我市高考成绩在无锡大市拔得头筹,学科基地建设功不可没。作为地理学科基地核心组成员,笔者试图以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建设为例对近几年我市学科基地工作加以梳理与反思,进一步理清学科基地未来工作思路。

一、以教育科研导航课改进程,把控课改方向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基于课程建设,我市地理学科基地中心组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融合本土资源的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研究》,对国家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国家教材本土化。基于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申请了市教育局承担的国家课题“基于学校变革的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县域研究”支课题《基于“二三四”问题导学的不同课型实施模式的研究》的研究,积极探索适于我市当下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高效课堂教学范式。

融合本土资源的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研究,就教师而言,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感悟,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市高中地理教师根据各校所处镇区地理环境特点,挖掘性乡土地理教育资源,已开发出十余种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就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科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二三四”问题导学模式是江阴市地理学科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提炼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又称“双主三题四环节”问题导学模式,核心是问题导学。其中,“二”指的是课堂教学要体现两个主体,即学生和教师,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三”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有三题,即主题、问题、习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四”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有情境创设、问题导学、归纳总结、反馈检测等四个环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理念上有教学思想的引领,形式上有教学环节的支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科研课题研究的推进不是学科中心组几个教师关门造车,重要的是发动全市高中地理教师全员参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教学难题。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各种教学研讨会上从不同视角解读所研究课题的意义、核心概念及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动员市内所有的地理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加以探索与验证。特别是利用各校大型公开课活动契机,从课题研究视角对课例进行解剖、分析,让全体地理教师对研究结论加以质疑、修正,并通过教学实践对教案、学案、课件、练习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同时,努力将教学比赛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将教学巡视作为教学研究的推介渠道。

二、不断优化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建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对优秀教学资源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和整理,对实现优秀资源区域共享,为各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一般教师对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知识欠缺,教学资源库无论从系统规划到建设,再到后期推广、使用和维护维护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教师受“学科网”教学资源库资料规划系统的影响,资源库中只包含教案、学案、课件、练习、试卷等传统内容。事实上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按章节汇集的优秀教学视频、优秀教学论文、历年来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反思等重要资料被忽略了。

2. 教学资源库系统规划不合理。不少教师将文档、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按照文件类型归类放置,还有不少教师将自己用过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放置,缺少资源库建设专业知识,给资料的检索与搜寻带来不便。

3、教学资源后期更新和维护滞后,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切实需求不符。目前世界教育教学理念与教育技术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学生的教育需求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教学资源库应处于不断的修正、优化和补充状态。但现实中相当多教师的教学资源库变化节奏过慢,远远滞后于教育发展要求。为此,地理学科中心组采取了以下措施:

1、优化资源库资料结构

 

 

 

 

 

 

 

 

这样的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加入了于教师专业成长十分有益的外部优秀教学音频资料和教师自我教学反思资料,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资料,使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2、优化资源库系统规划

为了教师掌握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的基本知识,我们聘请了有关专业教师,对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然后通过网络对全市地理教师辅导。现在的教学资源库管理更为有效,为全市地理教师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与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功能,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3、增加了资源评价指标:编制资源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作为后期学科中心组对征集上来的资源进行审查、分类的依据。

三、发挥名优教师辐射作用,学科教师共同发展

目前我市高中地理教师大多在30-40岁年龄段,处于专业成长高原区。为促进他们从事务型、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变,我们采取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使我市高中地理教师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1、以示范课诠释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

我市地理学科基地核心组成员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也有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的年轻教师。他们不仅拥有较为深厚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对新课改理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而且具有较为高超的课堂实践能力,在“生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课堂把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实践最能表现他们对新课改精神的诠释,对青年教师的启发作用最为直接、直观。所以,中心组教师每人每学期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专题研究示范课,并结合自身课堂设计具体阐释新课改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落地方法。

2、创新科研带动模式,实现优师高品位引领

1)利用关键事件,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处于专业成长高原区的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突破往往被卡在几个“关键点”上,这些“关键点”的突破,需要几个“关键事件”为契机。对于教师而言,这些关键时间往往是大型公开课和各种课赛。因为,教师在准备这类展示课时必然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积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持续的专业性思考往往激发教师教育灵感,激活教师的巨大潜能。这个过程中需要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与点拨。在教师处于悱悱状态时适时引发,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效果最佳。比如,为帮助我市张蕾、李森森两位年轻教师参加省优质课大赛,地理中心组老师帮助他们反复磨课,从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到现代教学理念的表现方法等方面详加指导。这两位获得省一等奖的年轻教师在回顾自己备战课赛的历程时说,那就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其中辅导老师扮演了指点迷津的角色。地理中心组老师把每一次公开课点评活动当做对青年教师点化的最佳契机,帮助青年教师抓住“关键事件”迅速成长。

2)实战实时跟进辅导,突破成长瓶颈

中心组提出以“教学困难问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成长。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实战”与“实时”理念。所谓实战与实时,就是教师就常态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难题进行专题化研究。比如,教学目标续写中行为动词的合理运用、预学案设计如何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如何增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思维含量、小组合作探究组织过程中出现出的问题、学生高频错题出现的原因等等,教师每节课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可以随时通过qq平台与中心组教师实时交流。实践证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跟进式辅导与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性很高。

四、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为主线的两大变革。新课程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和目标,教育信息化为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二者的结合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优质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地理学科教学必须以大量图片、视频为支撑,通过大量的直观性资料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结构概念。而地理信息技术恰恰是近年来科技进步的最大亮点,为地理学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所以中心组教师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比如,gooele earth(谷歌地球)、 an animated map of global wind, weather,.(全球风能的动画地图)、 SkySafari Pro(星空观测者)为自然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直观资料。为引起全市高中地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中心组老师不仅率先学习使用地理教学软件,并在学科群中不断推介最新地理教学帮助软件的应用方法,发起交流讨论,大大激发了我市地理教师应用地理教学信息技术的热情,使我市地理教学理念与技术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五、科学监控教育教学过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科中心组在市教研室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监控

根据教育局要求,学科中心组老师参与了市教育局对高中各校的教学督导与检查工作。从教师课堂教学、辅导、实验、批改作业、考试分析等环节了解与评估教师日常工作状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给教师教学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2、加强课堂教学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中心组教师在与任课教师交流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的主动参与情况与参与成果,促进学本课堂的建设,落实学科中心组提出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任课教师评价监控,做好信息总结反馈

在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时,我们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如,更加关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至始至终地参加整个教学活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切适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合理性,感受至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更为中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巨大。几年来,这种评价方式的应用证明,学生课堂幸福指数总体提升,建设幸福课堂工作有所推进。

学科基地建设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就我市学科基地几年来的发展看,高中学科基地目前的一些活动对我市高中教育教学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对我市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推进等方面的成果较为丰硕。但是,就学科教学基地建设的初衷而言,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比如:学科基地挂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我市学科特长学生的培训、拔尖工作还没有整体规划与教学资源整合,全市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工作缺乏顶层设计与专业指导。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科基地建设一定成为我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功率引擎,成为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强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