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屏”共振 合力赋能成长
——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陆琦琪
摘要:家校共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升,身心发展日渐成熟,更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关注。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要能借助具体活动,就是基于对培品塑格的项目化、育人模式的综合化、领域融合的生本化。不断地打通家庭与学校的边界,让学生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获得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家校共育;实施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能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更要善于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习总书记重视家庭教育,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出“家庭”的概念之后,家庭就承担了具体的“育人”使命。作为高年级教师,要善于发现家校共育的意义与价值,有助于双方形成合力,在活动的引领下指向学生的完整发展。
一、指向家校共育的意义与价值
1.符合时代对“育人”的要求
时代呼唤家庭教育。从时间上看,学生在家庭生活时间较长,有利于家长实施对学生的影响;从情感上看,家庭天然具有的血缘和亲缘的关系,可以给学生更为温暖的感觉;从资源上看,可以跨越学校学习领域的限制,给学生更丰富的活动探究。同时,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息息相关。
2.符合知识对“育人”的要求
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动手探究,是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是引发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活动的边界打开,在家庭、学校中经历活动过程,在关注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强调项目活动的主动参与,整体建构,融通发展,是核心素养下知识落地生根的路径。
3.符合游戏对“育人”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修订完善的今天,进行项目化学习、情景化学习,既是课程实施的样态与范式,也是育人的行为与实践。从家庭角度看,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履行“家教”职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采取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从学校角度,需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实施模式,能够接纳并且帮助项目在家庭活动中顺利实施。
二、家校打造自主的探究环境
家校共育如果缺乏具体的项目引导,就会不自觉的陷入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家校分离。借助项目就是从活动交流走向育人共振,在项目磁场的作用下,学生、教师、父母、学校、家庭、课程、活动共同在磁力场中同频共振,并不断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辐射。
爱普斯坦指出:“当好家长”与“创设环境”同样重要。环境是进行活动的主要方式,将家校环境建设作为家校共育的载体,一是能够在家校之间提供功能不同的操作路径。如在班会课上,学生学习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了解了“七步洗手法”。这一知识引发了学生思考——在家庭中,父母不是这样洗手的。因此,学生可以将获得的知识向家庭传递。这时候,教师需要提供策略支持,如“怎么说法家长?怎么帮助家长获得正确洗手的方法?如何让家长能够坚持?”等。家长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符合疫情防控需要的生活空间,并且成为行为的示范者。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从学生发展角度,让学生在班会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提供操作方法支持。最后,再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活动的验证。这样的过程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对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是家校合作的范式。二是能够在家校之间灵活的进行材料的投放。在具体的家校共育活动中,从具体的实例出发,教师与家长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充足的探究材料,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求。
三、家校共建开放的活动内容
活动源于学生的生活,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梳理并发现能够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资源。如园艺资源,将家庭中的绿植养护与学校的植物角联系起来,共同指向学生爱绿护绿能力的发展;如厨房资源,将一日三餐与学校的点心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感受粮食的珍贵,养成爱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的习惯;如艺术资源,将学校美术社团活动室布置与家庭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实现艺术素养的发展等。借助“小牛顿”项目,将家庭、学校的育人界限打开,建立起一种“非正式”与“正式”的育人路径,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融合之中走向育人的开始。
同时,家校共育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双向性的特征。系列项目的开展,需要家校双方评价的参与。在具体的评价中,一是指向兴趣性,即家庭与学校创设的工作坊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否从学生的兴趣发展出发,是在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发展基础上的氛围营造;二是指向体验性,即家庭与学校共同指向的项目,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育人的跟进,是指向“立德树人”的“五育融合”,是不同领域的“游戏化”同步发展;三是指向自主性,在家校共育中,处于共育中间的“人”是具有鲜活灵魂的生命个体,教育共育的焦点应该双方趋于一致,在父母的具体抚育过程中,在项目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精神生命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借助具体项目,就是基于对培品塑格的项目化、育人模式的综合化、领域融合的生本化,不断打通家庭与学校的边界,让学生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获得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海强.管育并重——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德育[J].新课程(上),2019(02):228.
[2]马剑.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管育并重”模式[J].甘肃教育,2020(12):42.
[3]吴丹.“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J].情感读本,20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