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有感
江阴初级中学 陈雪琴
有幸学习了苏庆华老师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一书,细细反思:究竟用什么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听课后的评议实践,谈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看法。概括地说,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
为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二、基本原则
1、重点性原则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艰巨的任务,是一场"攻坚战"。这场"战役"时间长,难度大,如果全面出击,势必造成力量分散,不符合"攻坚战"的打法。效仿重点突破,全面围歼的战略思想,本评价标准强化突出重点,丢弃一些细目要求(如放弃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期达到牵"牛鼻子"的效果。
2、可操作性原则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总是追求十全十美的效果。从"全"和"美"的角度看,课堂评价会有很多的细目,也会存在一些"虚"和"美"的项目。在多年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过细的评价标准不仅会束缚教师创新发展的手脚,而且还会造成项目之间的内涵重叠,失去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而"虚"的项目,除了具有"美"的感觉意义外,其它作用基本上是"负"大于"正"。因此,本评价标准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把握和操作的项目,即能够感受和观察到的内容,以期提高本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和引领性。
三、评价标准
根据指导思想和评价原则,本标准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三部分:即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教学效果,其所占比重为40%、30%、30%。
(一) 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般说来,教学方式和方法总是和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有用的知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与上述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此,本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1、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国家课程标准强调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而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活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变主宰课堂为组织、引导和服务课堂。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并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整,必须关注学生活动是否能全体主动参与,是否能积极思考。
2、必须符合"从身边教起,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的思想
新课程强调学习有用的知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例锤炼成教学案例,让学生从现实事例中感悟到地理知识的应用。
3、教学过程与方法合理,教具使用得当
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作为重要目标。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除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外,还需要靠教师自身的认知行为对学生进行默化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设计科学,方法得当,各种图表的选择和使用合理。
(二)、教材的把握和处理
1、根据课程标准把握和选取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可分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乡土教材以及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选取,创造性地处理和改造,使其既符合课程标准,又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2、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分离,不能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知识放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去吸收,把知识看做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其次要恰当把握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关系,弱化对识记性知识的识记要求,强化对理解性知识的领悟。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反愧练习、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师生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
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6、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拓展的关系
现行的国家教材是以案例为核心,不断外延拓展的结构模式。教材中所选择的案例数量不多,只能满足培养"学习方法"的需要,不能达到较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课堂上讲完案例后,要有意识地去拓展与案例相类似的其它内容,这不仅是给学生提供"方法"运用的舞台,而且也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一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四)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参与的程度
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评价:一是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因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思维活跃,真正实现师生思维的和谐对话。主动与被动的标志主要是看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师问学生多还是学生问教师多。二是看学生是全体参与还是局部或个体参与。局部或个别学生的积极参与都不是一堂好课,高效的课堂必定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望都极强,参入的积极性都极高。
2、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达到的高度
要求学生全面的主动参与,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会用的知识。因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最准确的标准。这方面评价可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提出问题的深度反映出来,另外也可通过课堂检测反映出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性等信息反馈,或获信息传是否畅通,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