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郁乐伟老师应邀参加全国现代诗歌教学名师辩课活动 2016-04-01
网站类目:活动掠影
 

  我的眼里有了“你”

                                        ——记通州之行  

郁乐伟

2016327日,我来到了南通市通州区的育才中学,参加全国名师丁卫军名师工作室发展报告首发式暨现代诗歌教学名师辩课活动。

育才中学的对面是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满田的菜花扑面而来,春风送来阵阵花香。金黄的颜色,一簇簇的菜花,在这个季节里似乎已经是一树树的了,我觉得自己的这次现代诗歌教学之旅有了树树花开,更有诗意了。有了这样的亲近,不由感慨“近乡情更切”!

327日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学生与肖老师的碰撞,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预设的第一步是什么?我有了更多的推敲。这样的推敲源于学生,本来以为比较能够亲近学生的活动设计,有可能会冷场。本来以为眼前一亮的切入,可能会成为开场的冷冻剂。在“舍弃”与“保留”间徘徊,那种纠结和揪心,这几天还萦绕在我的思考里。最后的决定,让我在课后有了新的认识,什么叫做“学情”。根据学情做怎样的调整,再漂亮的设计,如果离开学生远了,那么只是一厢情愿。于是,新的活动设计也就产生了。现在回想起来,活动设计的修改,为后面师生对话“感受情感”节约了很多时间。学生的朗读活动,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可能涉及的不多。学生从陌生的朗读,到开始慢慢有感觉,期间的生生碰撞,学生与文本碰撞,着实需要那节省出来的时间。

还记得2011年去沈阳的那堂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不如人意,我那时就没有根据学情重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多年以后,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改变了。人有时候,往往会被自己禁锢,这样禁锢是自己不曾感觉到的,因为我们的视野着眼于了自己。当我们常常高喊“眼里有学生”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做到这点呢?于是,我明白了,我曾经有过很多的得意,或许恰恰就成了学生的失意。

2016328日,我和一群陌生的孩子,在“互背课文”中,慢慢一起走进了《乡愁》,一起懂得了丰富的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