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老师执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评点 2020-10-18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昕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19-10-18 执教地点:太仓市陆渡中学 执教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加对象:沿江七县市的语文老师
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点、线、面

——评周昕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中推进课

(沈丽洁)

江苏南菁高中实验学校周昕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中推进课,给我们名著导读课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下面我从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点、线、面的角度谈谈我听课的粗略感受。

一、选点巧妙

周老师的这节课选点可谓巧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有许多艺术特征可以成为名著导读课设计的选点。周老师匠心独具,选择了“日记”作为整个课堂的支点。看得出,周老师在设计教学前反复细读了这部名著,也只有反复细读、精读,才有可能发现“日记”这个富有教学价值的切入点。根据一般人阅读习惯,往往较容易忽视穿插在小说中的日记、书信、诗词等附属内容,更少有人会去细细品味揣摩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字。周老师发现了暗藏在日记中的作者的匠心,寄托在日记中的作者的情感,凸显在日记背后的小说的主题。这个很不容易。整个课堂以“日记”为生长点,徐徐展开教学,不能不说巧妙!这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文本细读的能力,还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架构能力。

二、勾点成线

周老师这节课的“日记”这个妙点勾勒出了多条清晰的名著导读课的线。第一环节,通过日记理出了小说的主要人物,理清了主人公的主要情节这条线;第二环节,通过品读日记中直接或间接的抒情语句,理清了小说情感的主线;第三环节,通过比读日记,保尔的形象主线被清晰地勾勒出来了;最后通过补写日记,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主旨这条线也出来了。原初阅读的起点拉出了情节、情感、人物形象和主旨,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思维的走向。

三、多线成面

这节课由点到线,又由多条课堂的主线撑起了一节成功阅读指导课的立体的面。这节课呈现出以下几条主线。

1.课堂教学的主线。阅读日记,理清人物与情节;品析日记,体会情感;比读日记,明晰形象;补写日记,感悟主旨。课堂教学的主线非常清晰。

2.阅读思维逐步提升的线。在教学过程中,理情节环节,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得到了锻炼;体会情感部分,周老师通过引导语、点评语、小结语以及与学生深入的课堂对话,让学生领会了如何品析人物情感的方法;比读环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读,训练了学生的细读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品析、感悟、归纳能力。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些活动是扎扎实实的语文思维训练的活动,这些思维活动由浅入深,难度逐步递增,很好地构成了阅读思维提升的主线。

3.读与写相互作用共生的线。补写日记这一环节,设计目的并不是训练学生写的能力,而是加深对前一环节“读”的进一步领悟。在学生写的基础上,巧妙地增加掷地有声的生命宣言,学生一下子加深了对主旨的理解,学生入情了,课堂也一下子饱满了。这就是“读”与“写”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效果。

4、三维目标实现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日记,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对日记的欣赏、品析、补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立体与丰富;对日记体的学用,紧扣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最后在补写日记中领悟主旨,这又体现了名著阅读课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这节课的三维目标主线也很清晰。

周昕老师的这节名著导读课,体现了一个老师对名著阅读教学课堂的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体现了一个青年教师纯熟的课堂解构与驾驭能力。周老师的这节课,可以成为我们日常名著导读课的典范。

如果想让这节课有更大更强的支撑和辐射,周老师是否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日记更大的作用,从课内指导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老师示范引领到自身揣摩领悟,这样的名著指导课是否会具有更深更远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周昕老师这节名著导读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 阅读(215)
上一篇: 蔡成德点评《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