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弹簧问题的“一、二、三、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杨凤楼 214400
中学阶段弹簧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物理思路,建立物理图景的能力,而且还能考查学生物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迁移能力。所以弹簧问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但由于涉及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一直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弹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将纷繁复杂的弹簧问题条理化、简单化。
一.建立一种模型
中学阶段涉及的弹簧通常称为“轻弹簧”,轻弹簧即不考虑弹簧本身的重量,很明显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建立这种模型,目的是强调弹簧力的特点,忽略由于弹簧质量引起的其他问题。如图1所示,恒力F拉着滑块,向右做加速运动,如果考虑弹簧自身的质量,则弹簧上每一点的弹力都不相同,拉滑块的力也小于恒力F。建立轻弹簧模型,不考虑弹簧自身质量,则弹簧弹力处处相等,使问题简化,适合高中学生实际情况。
二.掌握两种方法
在弹簧问题中,经常要求解弹簧力的大小。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
方法一:应用胡克定律求弹力
胡克定律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数值取决于弹簧本身,与所受外力大小无关。x为形变量,可以指弹簧的伸长量也可以指弹簧的缩短量。
方法二:应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弹力
通过对研究物体的状态分析和受力分析,列方程解方程。在这个过程中,求解研究物体的加速度是关键。
例1.如图2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设在t时间内小球与小车从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为x。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t时间内弹簧弹力的大小?
解析: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t时间内位移大小为x。由位移公式x=可得a=。小球向右的加速度所需的合外力,由弹簧弹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F弹=。
三.抓住三个特点
特点一:形变不可突变
由于弹簧形变属于大形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明显的改变,所以弹簧形变不可突变,而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大小成正比,即弹簧弹力不可突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轻绳的弹力,在高中物理中认为绳是刚性的,形变量忽略不计,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绳的弹力也可以发生突变。
例2.(2011山东理综卷第19题)如图3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A. Ffa大小不变 B.Ffa方向改变
C .Ffb仍然为零 D.Ffb方向向右
解析:对b进行受力分析,剪断前b受重力、支持力、向左弹簧的拉力和绳的拉力。由于它所受摩擦力Ffb=0,所以弹簧的拉力和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当将右侧细绳剪断瞬间,绳的拉力消失,但弹簧的拉力不变,所以b受摩擦力Ffb方向向右,C错误,D正确;由于细绳剪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所以Ffa大小不变,A正确,B错误。所以本题应选A、D。
特点二:对接触的两端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例3.如图4所示,将金属块m,用轻质弹簧卡压在一矩形箱中,在箱的上底板和下底板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运动时,上、下底板压力传感器分别显示6.0N和10.0N(取g=10m/s2)。求:
(1)若上底压力传感器示数为下底压力传感器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解析:金属块所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值即为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设为F1),弹簧对下板的压力与弹簧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金属块所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值即为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设为F2)。
对金属块有:F1+mg-F2=ma,代入数据得m=0.5kg
(1)若上底板传感器示数为下底板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说明弹簧形变量没有改变,弹力大小仍10N。即:=10N、=5N。
因为+mg=,所以金属块所受合力为零
矩形箱做匀速运动或静止
(2)临界分析:设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恰好为零(即上底板与金属块接触但不挤压),此时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仍然不变(即=10N)
加速度大小为:(m/s2)
所以,矩形箱可能是以a≥10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或竖直向下匀减速运动
特点三:弹簧形变过程中不会耗散能量
对于弹簧,当外界用力压弹簧时,弹簧会被压缩,从而获得弹性势能,当弹簧开始恢复形变之后,它又会将所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去,这个蓄积和释放的过程,弹簧自身并不会耗散能量。
此外,对于弹性势能,高中阶段并不需要定量计算,但是需要定性的了解,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相同的弹簧,形变量一样的时候,弹性势能就是一样的,不管是压缩状态还是拉伸状态。
四.解决四类问题
(一).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状态,有两种表现形式: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弹簧在此类问题中提供弹力,通常应用胡克定律求弹簧弹力的大小。然后通过受力分析,根据合力为零列方程求解。
例4.如图5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球重为G,球静止时在图中A位置,现用力将小球竖直向上移动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
A.0 B.G-kx C.kx-G D.G
解析:小球在A位置静止时,所受的弹力与重力相等,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伸长量为。若x=,则弹簧恢复原长,弹力为0;若x<,则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弹力为G-kx;若x>,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弹力为kx-G,因,故kx-G≠G。所以本题应选A、B、C。
(二).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动力学研究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显然牛顿第二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核心。弹簧在此类问题中,要特别注意其形变量发生变化,即弹力发生变化,引起的合外力、加速度、运动状态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例5.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g B. g
C.0 D.g
解析:框架恰好平衡时,说明框架此时受到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方向竖起向上。根据弹簧对接触的两端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特性,小球除受到自身重力外,还受到弹簧竖直向下的弹力Mg,合力即为(M+m)g,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m)g=ma,即a= g。所以本题应选D。
(三).与动量和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在弹簧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知识解题。
例6.(2011全国新课标版理综卷第35题第2小题)如图7所示,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解析:设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得
设C离开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为,由动量守恒得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从细线断开到C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由以上三式解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
(四).与振动相关的弹簧问题
弹簧参与的振动问题通常为简谐运动类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把握弹簧的状态和变化过程,应用简谐运动的规律(如简谐运动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等)进行求解。
例7.如图8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从接触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试分析:
(1)小球与弹簧接触时的运动是否是简谐运动?请说明理由。
(2)小球的最大加速度是不是g?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
解析:(1)当小球所受的重力与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此位置为平衡位置,此时弹簧压缩x0,由二力平衡可得:
k x0=mg,再向下运动x,令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有F回= mg- k(x0+x)。由以上两式可得F回=- k x,所以小球与弹簧接触时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最大加速度不是g。原因:小球在做简谐运动的过程中,离平衡位置越远,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大。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速度不为零,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加速度应比刚接触弹簧时的加速度大,所以在小球与弹簧接触的简谐运动中,最大加速度在最低点时,且比g大。
参考文献:
韩叙红 周新艳.三种类型的弹簧问题.物理教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