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思维”的内核
——整本书阅读分享策略探究
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黄惠萍
【摘要】
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分享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陈述情节,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想象插图,促进思维的形象性;品读重点,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比较异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做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整本书 阅读分享 思维能力
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读书,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创新、实践。在广泛的阅读中,感受中华母语的魅力,体会节奏之美,领略声韵之味,品鉴诗文之境,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感受书香的魅力,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问题剖析:缺失有效分享
事实上统编版教材使用之后,学生是重视阅读整本书了,对书中内容也基本了解,但总体来说,缺乏自己个性化理解与真实的体验感悟,更缺少深度的思考。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指导的缺失是分不开的。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仅凭教师自己的兴趣或理解进行指导,缺少针对性,教师用自己的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或者用一套习题,代替了阅读分享。
《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建议是“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书目,组织多样的阅读分享,不能用简单的书面检测作为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
二、整本书阅读分享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课按照课型可分为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这里仅仅阐述分享课的意义。学生的阅读分享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以便进一步深入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分享活动,可以获得阅读之后的效能感,分享独特的体验。而且学生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特别有助于对学困生培养其阅读的自信心。
可以说,阅读分享课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示学习成果,更是有效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阅读分享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通过联想和思考,将阅读与生活结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的智慧。整本书阅读分享时,学生汇报所阅读的内容,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出自己的感悟或困惑。阅读分享,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整本书阅读分享:提升思维能力
(一)陈述情节,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要上好整本书阅读分享,学生对文章必须有一定的熟悉度,学生要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在分享课之前要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书目。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陈述情节,或者引导学生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或者指导学生绘制情节地图,或者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导图。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文章内容,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更能提高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
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情节,然后请学生给图片排序。接着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汤姆和他的伙伴们一起经历了数次冒险,这让他们索然无味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读完这本书,你肯定对汤姆的冒险经历记忆犹新,请把他的冒险地图补充完整。
深夜去坟地冒险——( )——法庭指证杀人犯——( )——( )——( )
简单的几个教学环节,学生就增强了对整本书的熟悉度,对情节也基本把握了,在分享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二)想象插图,促进思维的形象性
阅读是抽象文字与形象思维不断转换的过程,学生乐于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因此,借助插图,提供给学生具象化的机会,可以有效帮助他们继续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形象性的发展。
例如:《鲑鱼向前冲》整本书分享。课堂可以从欣赏封面导入:为什么用这幅图作为封面呢?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现,图上鲑鱼甩尾,奋力向前冲,与题目《鲑鱼向前冲》是那样吻合。图与题是那么贴切,瞬间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可以借助插图,启迪学生练习说话:在瀑布面前,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表现?让我们看看图读文字,发挥想象,他们会怎么说?
急性子鲑鱼 , 。
胆小鲑鱼 , 。
臭美鲑鱼 , 。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银光鲑鱼在巨大的瀑布前怎么说?想象他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再朗读好银光鲑鱼飞越瀑布时的样子:用尽全力,弓起身子,跃向高处。如此这般,学生就理解了银光鲑鱼的价值观:鲑鱼有鲑鱼该走的路。瀑布是鲑鱼必须越过的坎儿。人类开掘的水道虽然便捷,但那是鲑鱼的绝路。这一路上银光鲑鱼收获了朋友、亲情、勇气、团结、坚持。
在阅读分享时,借助插图,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形象性的发展。
(三)品读重点,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曹文轩说,要看好风景,就到拐角处,人物性格一定是在情节陡转处显现。整本书阅读容量非常大,品读重点要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如果一章接一章地呈现,就落入了单篇教学的窠臼,无法起到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如果将重点段落一股脑儿出示,又容易造成课堂过满或学习内容分散的局面,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所以,整本书阅读分享课,要有序呈现重点,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教学环节的层次性。
例如:《夏洛的网》整本书分享课。整本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呢?是描写主人公“威尔伯和夏洛”的片段。威尔伯发生了两次命运的变化;夏洛四次为威尔伯织字,第一次织“王牌猪”,第二次织“了不起”,第三次织“光彩照人”,第四次织“谦卑”。那么怎么进行分享交流呢?
(1)确定整本书的主要人物——威尔伯和夏洛;与威尔伯有关的哪些事情你印象深刻?你感受到威尔伯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2)小结方法:抓主要人物,看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3)根据以上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主要人物 |
重要事件 |
人物特点 |
威尔伯 |
|
|
|
|
(4)用前面的学习方法,思考:与夏洛有关的哪些事你印象深刻?夏洛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小组学习,完成表格中的“夏洛”部分。
主要人物 |
重要事件 |
人物特点 |
夏洛 |
|
|
|
|
|
|
|
|
|
|
(5)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有序呈现重点内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变得深刻,是从表象到本质,是从外在到内在的思考,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研读,既了解了相关事例,又认识到威尔伯和夏洛的人物形象,更明白了友谊的真谛以及生命的意义。
(四)比较异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比较”是指就某一现象、问题、概念、结构、主题等,对整本书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辨识、分析和概括。比较包括“求同”和“存异”。“求同”就是找出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找出文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就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更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例如:《童年河》整本书分享课。《童年河》这本书中描写了四条河,纵观前后,分别是“故乡河、黄浦江、苏州河和银河”。那么可以用“比较异同”串起整个课堂,引导学生找寻四条河的相同之处,并且比较雪弟对四条河的不同情感,这样就能感受作者赵丽宏笔下对童年河的情感。
1. 引导学生读雪弟眼中的故乡河。学生能读出雪弟对故乡河不舍、依恋、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2. 引导学生读雪弟眼中的黄浦江。学生读出雪弟对黄浦江畏惧又惊叹,充满陌生感。
3. 在上海有一条跟故乡河相似的河,叫“苏州河”,那又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联系故事,感受到雪弟与苏州河密不可分,发生了许多故事,《从桥上跳下去》《河里的生死搏斗》《谁是救命恩人》等,感受到了雪弟和伙伴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4.书的结尾部分还提到了一条河——银河。“星光闪耀的夜空,仿佛变成了亲婆的面孔,亲婆正在天上俯瞰着他,所有的星星,都是她含笑的眼睛,而那条流淌的银河,就像是她随风飘拂的白发……”作者赵丽宏为什么写银河呢?学生用心读这段文字,从文字中感受到雪弟对亲婆的思念。
在对“四条河”的对比阅读中,学生既找到了“四条河”的共同点,又找到了“四条河”的相异之处,在一次次对比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内容,又深入理解了整本书的主题,思维的深度就增加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也重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整本书阅读分享,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陈述情节,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想象插图,促进思维的形象性;品读重点,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比较异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整本书阅读是慢的艺术,阅读分享更是如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做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滕衍平.和大人一起读的价值定位与实践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9,(1-2):13.
[2]刘烜,浦春燕.顽童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初探——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J].小学语文.2019,(1-2):116.
[3]汪夕琳,叶黎明.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创建与教学组织——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月刊,2019,(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