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探究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xtbook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内容摘要】 英语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很强的直接的规约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受国际上流行外语教学法的影响颇深。每当国外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法时,中国的英语教材也随之进行改版,与时俱进。笔者经过总结归纳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功能,功能——意念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材;发展历程;结构——功能;功能——意念;任务型教学途径
教材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内容信息和方法参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教材“具体而集中地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和影响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最终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产生作用”(曾天山,1997)。初中英语教材是初中英语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在初中阶段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初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既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材料。因此,英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我国在1903年开始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英语教育,迄今已经断断续续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建国前战争不断,基础教育薄弱,对初中英语教材的研究明显不足。我国建国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初中英语教材频繁更换,缺乏科学性,政治色彩浓厚。由于教科书缺乏稳定性,这对中学英语教师熟悉、钻研教科书极为不利,直接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始重视英语教材的研究,至此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制走向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王策三,1985)。英语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很强的直接的规约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受国际上流行外语教学法的影响颇深。每当国外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法时,中国的英语教材也随之进行改版,与时俱进。笔者经过总结归纳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通用的初中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功能,功能——意念和任务型教学途径。总的来说,第一阶段英语教材编写注重“双基”,以知识为本;第二阶段强调语言的功能、结构的结合和交际运用;第三阶段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了人的素质培养,也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核心素养(刘道义,2018)。
一、结构——功能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英语教育提出“结构——功能”教学大纲。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1978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根据大纲编写了《初级中学课本·英语(试用本)》,3年共6册,每学期1册,这套初中英语教材从1979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4年的试用后,1982年修订为正式版《初级中学课本·英语》教科书。
这套教科书基本上吸收了“结构——功能”的特点,依据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的结构法或句型法进行编写,重视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句型教学,书中句型操练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刘道义,2018)。主要以语法结构体系来设计总体框架和内容的编排顺序,语法知识比较系统条理,便于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但是,这套以“结构——功能”为特点的教科书采用句型操练和情景对话为主要教学活动,忽视了语言真实交际功能,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且由于教科书过于重视语法形式,机械的句型练习较多,课本的趣味性不够强,不利于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
二、功能——意念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又提出“功能——意念”教学大纲,将英语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交际时代。交际法彻底抛弃了不合理的结构主义的语言教育思想,强调语言运用本身,特别是强调语言的交际作用,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风行一时的主流教学方法。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于1982年、1986年、1988年、1992年不断改进教学大纲,以跟上国际英语教学的潮流。1982年的大纲,删除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开始提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1986年的大纲明确地增补了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的协议,根据“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互为补充” 的合作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集团有限公司合编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这套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局限于学生的家庭、学校和周围的环境,还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刘道义,2001)。教材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的风俗习惯。教材还设计了一只宠物鹦鹉Polly,图文并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后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教材中的人物改为学生更为喜爱的卡通人物造型。
这套教科书体现了国外盛行的“功能——意念”的交际法成果,打破单纯以语音和语法为主要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框架,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与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刘道义,2018),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反映了我国英语交际教学法的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足之处就是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对教师的语法教学和学生语法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任务型教学途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当交际语言教学走向没落的时候,交际语言教学思想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的思想被保留下来,逐渐发展成为任务型教学途径。1996年Willis的专著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标志着任务型语言教学已经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1996年,香港教育署编制了以任务型途径为主导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20世纪90年代,任务型教学途径逐渐成为英语教育的国际主流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新课标(实验稿)》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努力创设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语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在“一标多本”思想的指导下,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北师大、外研社等相继出版了初中英语教科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些新的教科书基本上遵循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具有“人文性、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和拓展性(刘道义,2018)”的特点。例如: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于2003年秋季进入试用阶段。这套教材时代气息浓,采用“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和“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境和“任务型”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用英语交流, 提高用英语做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获得和积累经验(刘道义,2002),有力地推进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又如:2003年江苏意林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合作编制江苏牛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这套初中英语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突出“人的发展”,符合新课标“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要求。每个模块设置一个话题,每个单元围绕一个子话题,并以话题为主线,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的内容体现生活化、时代化特征,话题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反映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的内容。例如:9B Unit 3的机器人和9B Unit 4的移居火星的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大胆想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套教材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图文并茂、人物生动有趣,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设计了两条活泼可爱的小狗——Eddie和电子狗Hobo贯穿学生英语学习的全程,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材通过参与、探究和合作等实践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乐园。以7AUnit 8 Fashion为例,在第一课时,就给出了本单元的中心任务:“Design a poster for the ‘Fashion Wall’ in your classroom”。每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词汇、语法、技能训练和写作任务都是为了中心任务服务的。每个单元包含7个部分:导入(知识背景、信息储存)、阅读(知识背景、语言信息储存)、语法(语言表达方式)、综合技能(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学习技巧(语言学法指导)、任务(能力运用)和自我评价(知识回顾、复习巩固)。教材采用循环编排的知识呈现方式,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学习不断得到拓展和加深。
2012年,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进行了修订,每册书增加了2个单元,由原来的6个单元变为8个单元,增加了自我评价项目,修改了中心任务等环节,删除了词汇学习和检测部分,对文章的长度和难度进行了大幅删减,减轻了学生负担,降低了学习难度。教材完全符合著名英语教育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刘道义老师认为的优秀教科书的标准,具有发展性、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先进性、实践性、评价性、创造性和拓展性,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优秀教科书。
总之,我国初中英语教材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遵循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注重语言实践,将语言知识置于生动的语言情境和任务中,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使枯燥的语言学习成为真实、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道义. 2001.与时俱进的初中英语教材———修订后的JEFC [J]. 课程.教材.教法,(11):20-24
[3]刘道义. 2002.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 课程.教材.教法,(9):44-47
[4]刘道义,吴兆颐. 2015. 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与现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刘道义. 2018.谈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变革与发展[J]. 英语学习(教师版),(10):18-22
[6]王策三.1985. 关于研究、阐明和掌握教学规律问题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71-78
[7]曾天山.1997.论教科书在亚洲教育中的作用[J]. 外国教育研究,(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