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工作室工作总结<?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时敏/吴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下面,就这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绩总结如下:
一、顶层设计, 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思路清晰的三年工作规划以及阶段建设方案,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室成员围绕这些方案,并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下,进一步实现个人发展。
(1)制定工作目标。工作室任务明确,职责到人,成员基本每人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有一篇论文在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论文评比。
(2)丰富活动内容。工作室每学期除了组织课堂观摩、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外,还聘请省、市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定期督促、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聆听专家名师,吸取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
(3)优化活动方式。开设工作室专题网站,工作室成员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定期上传;建立QQ群,不定期进行交流和研讨教学问题。
二、开展多元活动,提升团队研究力
工作室聚焦课堂,遵循情趣课堂理念,关注教学的方方面面,变换研究的视角,逐步从教师“教”的研究转变为对学生“学”的研究,通过搭建各种教学研究平台,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生长性学习的、情趣课堂教学新样态,进而求得团队的整体发展。
(1)课题引领,把握研究方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儿童创想学习活动的研究》,旨在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深度,在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不断激发创造潜力和想象力,探寻一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工作室成员围绕小学数学创想学习活动的开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数学实验”、“数学游戏”和“数学绘本”这3个维度,开发相应的数学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研讨,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室依托课堂教学,通过“联合教研”、“主题研讨”和“外出培训”等活动,培养和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联合教研。为了拓展学员的教学视野,促进各区域教研,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工作室采取了跨区域联合教研的方式,与常州、昆山、无锡等名师工作室成立了教学联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2018年12月,赴昆山柏庐实验小学进行学科教学交流,由时敏校长作了讲座,杨敏霞老师上了展示课,受到了一致好评。2019年4月,赴常州武进参加三校联合教研活动,听了2节课,时校长作了报告,收获颇丰。
主题研讨。本学年,主要围绕“数学实验”和“数学游戏”这两个主题,探索创想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发策略。2018年10月,承办了市级“数学游戏展示”活动,由王羚老师和张妍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数学课,供与会老师研讨。2019年4月,承办了市级“数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吴静老师承担《三角形内角和》公开课教学。2019年5月,工作室进行了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分别由缪美媛老师和李琴老师执教了《积的变化规律》和《认识人民币》的练习课,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深度学习的维度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外出培训。工作室及时关注课改动向,了解最新课改信息,并组织学员外出培训学习。2018年11月,我们赴上海参加悦远教育组织的游戏教学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和反思,学员们对于如何开发各种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做好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了更多的信心。
三、机制保障,有效推进活动
时敏名师工作室以澄江中心为依托,其建设被列入澄江中心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工作活动场所独立规范,工作设施设备专业化,教研图书资料充足。
工作室经费经过科学预算结算,使用分配合理。并且有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的专项经费,为工作室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年来,工作室不断创新,开拓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切代表过去,也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希望工作室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带领着成员一如既往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天地中畅游、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