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度工作室工作总结<?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时敏/吴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下面,就这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绩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
制定思路清晰的三年工作规划以及阶段建设方案,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室成员围绕这些方案,并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下,进一步实现个人发展。
(1)目标导向。工作室任务明确,职责到人,成员基本每人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有一篇论文在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论文评比。
(2)策略多元。工作室每学期除了组织课堂观摩、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外,还聘请省、市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定期督促、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聆听专家名师,吸取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
(3)搭建交流平台。开设工作室专题网站,工作室成员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定期上传;建立QQ群,不定期进行交流和研讨教学问题。
二、聚焦课堂,搭建多元化的教学研讨平台
工作室聚焦课堂,遵循情趣课堂理念,关注教学的方方面面,变换研究的视角,逐步从教师“教”的研究转变为对学生“学”的研究,通过搭建各种教学研究平台,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生长性学习的、情趣课堂教学新样态,进而求得团队的整体发展。
(1)主题引领,把握好研究方向。工作室围绕情趣教学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时敏校长主编了《课堂上的桂花雨》,领衔完成了《情趣课堂理念下优化教学行为的课例研究》,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开创了学校情趣课堂研究的新局面,也给周边兄弟学校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儿童创想学习活动的研究》,旨在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深度,在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不断激发创造潜力和想象力,探寻一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2)创造条件,搭建教学研讨的平台。在情趣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工作室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抓手,聚焦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为学员搭建各种教学探讨平台,促进团队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2017年10月,澄江中心举行了“情趣课堂﹒教海领航”的省级教学研讨活动,时敏校长围绕“情趣课堂”作了专题讲座,杨敏霞老师执教了《保罗大叔分披萨》的绘本课,绘本课生动有趣的情节、开放的问题情境和“情趣教学”的本质完美契合,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感受到了不一样数学滋味,更为与会教师打开了数学教学的另一扇窗。2018年4月,澄江中心小学和无锡市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教研活动,杨敏霞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尝试打开学生的探索空间,以问题驱动教学,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数学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8年5月,澄江中心举行了无锡市小学数学基地活动,由无锡市特级教师后备班学员到校与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一次高层次、高质量的对话。时敏校长和张娜老师分别执教了《有趣的乘法计算》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后专家们进行了点评,活动中每位成员学习和反思,发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获得了进一步改革的启示和动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实践与探讨,这不仅实现了成员的带动辐射作用、显示了名师指导的实效性,更促进了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除了大范围的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吴静老师定期赴江阴市夏港中心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在“师陶杯”论文颁奖大会中上展示课,为工作室成员进行教学示范。工作室还经常外出交流,2018年6月工作室成员赴上海学习,了解数学创想学习活动的新动向。
三、特色创新,夯实团队发展的核心力
(1)深化课题研究,寻求特色创新。名师工作室以澄江为活动基地,在“十一五”期间开始了“生活数学研究”。此课题被列为省重点课题,评为省规划课题二等奖。在“生活数学”顺利结题后,又选择“情趣教学” 作为学校“十一五”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向,作为生活数学课题的自然延伸。“十二五”期间,把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作为研究点,深入开展“情趣课堂”的研究。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十三五”期间,工作室把研究视角转向学生的学习,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创想学习”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情趣课堂的认识。
(2)以生为本,共性和个性协同发展。名师工作室通过理论导航、专家引领、案例反思、沙龙交流、论文提升、课题历炼等方式,对工作室成员既有统一的教学理念和规范,又鼓励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这种教科研共同体的建立,促使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彻底改变“灌输式”、无条件“接受式”的教学现状,帮助学习者建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者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过程,进而真正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澄江教师的专业发展。
(3)鼓励个体研究,提升教师自主研究能力。工作室提出人人有个人专项课题的要求,并对其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室黄丽老师的个人专项课题已经成功结题,并获得优秀奖的好成绩。王羚、周亚美老师的江阴市个人专项课题,李琴老师的无锡市个人专项课题均进入结题阶段。每一位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收获颇丰,人均上1~2节市级公开课,论文2篇获得无锡市级以上二等奖,还有3篇论文发表在省级教学刊物上。
三、保障机制,保障工作室活动有效推进
时敏名师工作室以澄江中心为依托,其建设被列入澄江中心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工作活动场所独立规范,工作设施设备专业化,教研图书资料充足。
工作室经费经过科学预算结算,使用分配合理。并且有用于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的专项经费,为工作室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年来,工作室不断创新,开拓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切代表过去,也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希望工作室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带领着成员一如既往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天地中畅游、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