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读后感18:读《新课程关键词》有感 2024-10-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其他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新课程关键词有感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  张茜蔚

新课程的统摄性概念,是指一门课程独特、关键且共同的育人价值,涉及与课程目标、学业质量、内容/学业要求以及大单元教学、表现性评价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面向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学生的共通素养,勾勒出了我国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形象,但难以直接成为可把握的目标实体。许多国家采取实在主义(realism)取向,试图用目标的技术规范把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描述出来,以作为各门课程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教师再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因此,我国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均在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时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凝练核心素养,明确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共通的育人要求,以此来落实学科育人、课程育人。

可见,无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是学科核心素养,都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勾勒出了我国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形象,体现了适应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要求以及国家在人才利益方面的意志,标志着课程改革为了应对信息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而实现的一次华丽转身,即从对内容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从对教材、标准的关注转向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培养人的关注。

新课改将课堂围绕于教学概念性理解。让教师像教篮球、排球、钢琴那样去教语数外等认知性学科,就是围绕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并据此提出引导问题。概念性概念性理解不可传授,学生必须像亲自吃饭那样去亲身实践,以获得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学生可以像打篮球、弹钢琴那样学语文和数学。在表现理解中发展理解力,也是素养本位课堂教学的总原则。

这一场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不仅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创造力激发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我们可以像教篮球、排球、钢琴那样去教语数外等认知性学科,教得开放、教得扎实、更是教得有趣。

    让教师像教篮球、排球、钢琴那样去教语数外等认知性学科,就是植根真实情境设计表现性任务。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任务完成后“好产品”的评价标准及评分规则,并让每个学生提前知道;将课程目标与表现性任务结合起来并围绕引导问题设计系列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也就是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中要完成的系列子任务,它们累积成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公开展示和评价的单元表现性任务,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即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个探究活动及表现性任务,像展示篮球动作那样去表现概念性理解,主动对照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在这种教学中,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是根本目的,一切知识、技能都变成发展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的手段、副产品和伴随物。

 我国在教育上,长期忽视学生概念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在文化上,长久漠视逻辑思维和逻辑心性。但是,概念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现在的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做事人”和“创造者”。所以,我国课程改革的重难点是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观念课程与教学。大观念即概念性理解或本质理解,大观念的重要特性是实践性和不可传递性,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将走向“概念性理解”和“本质理解”;传统教学需要走向实践性教学和表现性教学。

我国进行着素养本位的新课标改革,在课程与教学上走向大观念,重点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概念性思维。在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应该针对所探究的单元主题,在课程标准所提供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核心概念并凝练成可迁移的大观念。在教学之前现提出概念,让学生身处真实情境并亲历真实实践,并以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的组织方式,发展概念性理解。

核心素养本位的深度学习观强调两种重要学习方式——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以产生跨学科理解为目的,真正体现了“综合育人”的教改主要原则,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是基于项目理念和方法理解并组织学习的课程取向。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既是“理解本位项目学习”,也可称为“素养本位项目学习”。它培养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课题时,能运用可迁移的学科思维或“概念性理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做项目的过程同时成为自我建构和设计的过程。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我们要做一个能不断创新的教师,试着让知识不再僵化,让它生动活泼起来。并且,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理念和实施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创新,才会让我们的课程成为学生所需要的课程,让自己成为真正教改的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