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夏协蓉名师工作室黄玲华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2024-10-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读书心得 资源年级:五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夏协蓉名师工作室黄玲华读书心得

生活即教育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城中实验小学  黄玲华

在深入阅读了陶行知的文集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

文集中,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种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前瞻性。也是吸收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思想,我也才能在碰到问题学生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转变孩子的思想。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怀着无限的激情,看着新接手班级的孩子们,我觉得他们是那么活泼、生动。但生活就像航行的帆船,总会出现波折,班级中出现了一位让我焦灼的孩子——小陈。

小陈是一位我们班性格比较暴躁的学生,经过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他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上课还时常摆弄东西,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比他强的同学,他总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刚开始面对小陈上课走神、下课打架等问题时,我的处理方式也很生硬,就是惯用的批评、说理。几次下来,小陈的情况不但没有缓解,还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小陈面对困难会产生十分消极的想法。每天处理小陈的问题,我整个人也变得十分焦躁。这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太想解决小陈的心理问题了,却忽略了解决问题要先找到问题源头,我何不将小陈的学习问题先放一放,转为关注他的生活,从生活中让他进行改变呢!

接下来,我不再像唐僧一样每天逮着小陈“念经”,而是一边安抚着小陈的情绪,一边继续深入观察小陈,和家长沟通了解小陈的家庭环境。我分析了一下导致小陈这样的原因,寻找到了三个因素:

1.个人因素

小陈将成绩看得很重要,如果某次练习错误率高,他的情绪便会变得很糟糕。但是孩子本身上课状态又不好,开小差、走神的时间很多。长此以往,小陈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面对考试,他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小陈的父母平时对他的关心很少,他的爸爸在创业阶段,很少回家,妈妈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小陈缺乏父母的关爱。不仅如此,小陈还有一个弟弟,作为哥哥,妈妈一直教育小陈要让着弟弟,但是弟弟却总是用粗鄙的词汇辱骂哥哥,久而久之,小陈的内心也封闭起来了。

3.教师因素

传统的中式教育理念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问题,在学校里,老师难免会将孩子的成绩看得比较重,而小陈又是一个成绩平平且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老师在教育小陈时便会严厉些。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小陈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小陈也许就是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所以在学校里变得越来越“安静”。

自信的缺失对小陈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开导小陈,让他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于是我就运用了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从生活中去教育、激励孩子,“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武器”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消除小陈的畏惧心理,我不再只关注他的成绩、分数,转而关心他的生活、内心。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找他聊天,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 “看,小陈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 ”“小陈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渐渐的,小陈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会和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了,有时甚至会和我谈论家里的事情,看到他的转变,我内心是激动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破” ——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所以我不仅要降低孩子在成绩方面的自卑程度,我还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经过几次班会课活动,我发现孩子在画画方面能力比较突出,于是我借着机会给了孩子2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小人画”并带着其他同学一起赞美他。在潜移默化的鼓励下,小陈明显打开了心扉,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更友善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陈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小陈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小陈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朋友听,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母亲也愿意倾听他说话,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小陈的笑容越来越多。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小陈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小陈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小陈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绩或者不良行为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都很难,这也是教育道路上一直要践行的,遇到的安学生形形色色,今天有“小陈”明天就会有“小徐”、“小林”,但只要保持初心,永远以一颗真城之心对学生,那问题便都会迎刃而解。

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我对小陈开展了一些列的谈心、鼓励工作,让孩子明白教育并非只看成绩,教育更注重的是孩子整个人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还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