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探索与实践》简评和推荐理由:
这篇论文全面的、系统的介绍了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导向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与重要性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强调关注个体的优势、潜力和幸福感,这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问题、疾病和缺陷的视角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还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体系建构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论文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中体现了高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从创设心育氛围、构建心育课程、促进课程融合、开展心育活动、多方协同教育、实施心育评价入手,建构起全时空渗透、全方位关注、全主 体融入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种体系建构不仅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实践探索的实效性
论文还详细介绍了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探索。如主题心育活动、节日心育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些实效性的成果不仅验证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也为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4.对教师和家长角色定位的新要求
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要调整好自身的定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体系建构探索与实践
刘晓瑜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
摘 要: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 以课程构建和日常行为管理为主要途径, 协同校家 社多方资源,推动侧重问题诊断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和潜能开发 的素质教育,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经过多年探索,建构起全时空渗透、全方位关注、全主 体融入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品质
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更 事关国家强盛和民族未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威 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引入校 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体系等发生 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深刻变革。
一、构筑“积极心育场域”,涵养生命教 育的温度
如何让“无声的场域”为生命教育护航, 学校从 硬环境、软文化两方面入手创设心育氛围。
1.硬环境:行所至、目所及,皆为心育服务
为了让校园环境“浸润”师生内心世界, 学校在 校园文化布置上尽可能体现温馨、精致、开放、融合, 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体现学校的精 神面貌和文化浸润的作用。“心育活动室”“雅趣屋” “情绪宣泄屋”“冷静角”, 随处可见的“聊天座椅”, 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爱的关怀。同时,学校加大投入完 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博雅校园”,创 建优美和谐、充满爱和温度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软文化:心所感、情所盼,皆为成长负责
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校园里都会响起轻松欢快 的音乐,师生踏歌而行,心情愉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融合音乐、舞蹈、情景剧等形式于一体,以寓教 于乐的方式开展习惯养成、心灵成长、生命安全等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每周三的小白帆广播,开设 “心灵之约”栏目,采用小故事、讲述身边事等方式 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学校还持续开展“每日 一句暖心关怀、每日一个会心微笑、每周一条心灵助 力话语、每周一个心灵成长故事”的“四个一”活动, 让校园成为积极向上的能量场域,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积极心育课程”,积淀生命教 育的厚度
学校依据螺旋式课程设计理念, 面向不同目标群 的学生,开设进阶式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渐 进拓宽式的活动体验, 贯穿师生行为链、家校关系链、 社会共享链;以“全员、全程、全面”开展心育活动 为核心,开设入课堂、入课表的立体心育课程,以此 厚实生命教育底蕴。
1.问题引领,评价跟进
生命教育, 相信谁?服务谁?依靠谁?在多年多 方、全员全面研讨后,学校根据问题,提出了生命教 育的针对性、科学性、连贯性原则,借助科学评测系 统,为师生家长量身定做一套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 摸排问卷”,制定心理评价方案,根据问卷结果建立 “特需”学生档案和班、级、校三级支持体系。
2.规划内容,构建体系
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方面“认识自 我”“情绪调适”“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广泛 征求意见,选择与孩子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 80 个主 题,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构建“渗透性课程、专业性 课程、支持性课程”于一体的心育课程,编写了一套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从而健康茁 壮成长。“渗透性课程”致力于在国家、校本课程中 挖掘心育资源,以“走进心世界、校园心理剧”为抓 手,将心育渗透于课堂学习中,渗透于校园生活中; “专业性课程”着眼于间周一次的心理班会课、年级 团辅课、校园心理节等心理主题活动,分年级组织进 阶式系列活动,使学生每年都有新体验、每次都有新 收获; “支持性课程”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行知课程, 通过研学旅行、情境再现、深度沟通、沉浸式体验等 活动,探索学生成长支持系统,以此构建立体式心育 网。
3.课程实施,动静结合
学校进行总体实施规划, 按照每月制定的计划, 进行每周重点工作部署。利用间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 育课,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上课。课堂上,采用观 看视频、聆听音乐、师生讲述、体验游戏、辨析心理 等方式;操场上,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心理团建活动, 或律动、或游戏、或静思、或竞赛、或倾诉,以动静 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心灵天地,探寻微妙的心 理变化,感受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心灵成长。
三、促进“积极心育融合”,拓展生命教 育的宽度
学校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不 在心理咨询室,而是在普通教室的每一天”的理念,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成为课程”的做法。
1.课程设置,打通学科壁垒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全体教师心育意识, 引导 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心育元素,利用课 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同时, 鼓励各学科“跨界”合作、 携手“唱戏”, 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将促进心理健 康贯穿于“五育并举”的育人全过程。
2.校本选修,丰富学习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wow,我好棒”校本选修课程, 每周两课时,内容涉及伙伴交往、自我探索、幸福成 长、理想教育、团队告别等, 先后设计了“以画读心, 彼此看见”“成长路上,相伴而行”“健康教育云课 堂”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此外,面向班主任等 不同教师主体,学校开展了“突破职业倦怠”“做最 好的自己”等主题学习活动。
四、推动“积极心育实践”,提升生命教 育的高度
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载体。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不断推 陈出新、亮点纷呈。
1.主题心育活动
学校心理活动月以“色彩接力、遇见幸福”为主 题,激发学生固有的积极品质,于无声中塑造阳光心 态、魅力人格、责任人生,营造了良好的心育氛围。 近年来,学校设计“点亮童心,看见自己”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分年级分周次, 设计成长型、 递进式主题活动。自 2019 年起,学校已成功举办四 届“心临其境”校园心理剧大赛,每届历时三个月, 主题涉及同伴关系、校园欺凌、自我成长、追逐梦想等。
2.节日心育活动
主题心育活动之外, 学校还利用节日组织形式多 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做事对情绪 调节的作用。如植树节, 学校推出“养绿护绿在行动” 活动,鼓励每个学生亲手栽种一棵绿植物,引导他们 将爱心付诸行动,将环保植入心底。
五、拓展“积极心育格局”,增强生命教 育的韧度
学校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维互动、“学 校—家庭—社区”三方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 重同家庭以及社区的联系, 通过宣传引导, 沟通交流,共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开展。
1.家校牵手,画好“同心圆”
为让家长以平和心态看待学生成长, 减少“高希 望、高控制”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学校开展“奔跑吧, 少年”项目式家庭教育活动。活动以“体质提升”为 切入点,以“多彩家校活动”为载体,以“亲子互动 体验”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归宿,突破传统的 说教式的家庭教育模式,构建项目式家庭教育活动框 架,组织带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项目式体育活动, 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全面提升学生体质, 缓解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增强心理稳定性。同 时, 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读书、亲子课堂等活动, 改变部分家长的固有认知,缓解家长普遍存在的焦虑 和紧张。
2.医教协同,护航“心健康”
学校长期和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开展医教结合 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两大合作项目:一是,定期 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大讲堂”,为学生、教师、家 长提供通识性、专业性并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培 训;二是,每年定期为全体师生做心理筛查,联合开 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监测、识别、危机干预、转 介等工作,形成学校、医卫“双向联动”的心理健康 服务模式。
3.法教联动,搭建“连心桥”
学校邀请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加入法律援助、 心理疏导、救助保护等,多元主体上下贯通、左右联 动、整体发力,解决学生容易出现的焦虑抑郁、创伤 应激反应等心理问题。
六、实施“积极心育评价”,落实生命教育的效度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适时、适当、适切的评 价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引领他们健康快乐 地成长。学校的心育评价方式主要分为日常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层面。
1.暖心的日常性评价
学校博雅教育的学生观是“所有的生命各美其 美、美美与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承认和尊重。
课堂上,教师鼓励性的即时评价,让学生神采飞扬; 课后作业本上,表扬的符号、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喜 笑颜开;六一儿童节,送给每个学生一根棒棒糖,鼓 励他们“做最棒的自己”;升旗仪式上,向参加重大 活动的学生赠送纪念图册等,和他们一起留存童年美 好的记忆……这些暖心的举动,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兴 高采烈、信心满满地奔赴学校。
2.精心的阶段性评价
结合各类多样的心理体验活动, 学校开发了学生 喜闻乐见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如设计系列“点亮童心” 胸贴,根据参与活动时学生的表现,发放“自尊小达 人”“自爱小标兵”“自立小勇士”“自信小明星”“自 强小超人”“自律小能手”等,激励学生乐观向上、 茁壮成长。
3.创新的终结性评价
在终结性评价方面, 学校始终秉承多元、立体、 开放的原则。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开 展云端心育体验活动,将多元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 结合,提高学生心理幸福值;线下通过学校官微、班 级群、校园广播等途径展开全面宣传,充分发挥校家 社的心育活动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席居哲,叶杨,左志宏,彭雅南 . 积极心理 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 [J]. 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149-159.
[2] 梁涛 .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 [J]. 新课程( 教研 ),2011(2): 174-175.
[3] 蔡伟林 .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J]. 吉首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4(S2):164-167.
[4] 张艳 . 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 [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夏瑞芳 . 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关 键维度 [J]. 教 学 与管 理,2023(29):15- 17.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积极心理学 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阶式活动设计和支持体系 建构”(批准号:24BJX27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