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沈晔名师工作室陈芷竹读《教育的追问》有感 2024-10-15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读书心得 资源年级:六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做新时代的一盏灯

——读《教育的追问》有感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陈芷竹

假期,虽夏日炎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追问》却送来了心灵的清凉。封面就很清新怡人又耐人寻味。教育两字,突显了两个金色的大写的“人”,完美地体现了李老师提倡的:教育要有人性,眼中要有学生,心中要有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叶体现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更让我想到了书中李老师说的:最好的教育,不是只要求孩子做,而是用行动给孩子竖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标杆。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追问》这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讲述了感人的教育故事,深刻剖析了教育现象,探讨了当今教育中诸如家教、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教育惩戒、减负、热门影视的教育意义等各种问题。李老师以他丰富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在对现代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基于教育常识,坚守教育初心,追问教育本质,绘就教育愿景。阅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我们广大教师要有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奋斗姿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希望,做新时代的一盏灯,做一盏永远亮着的灯,同时也能为学生点亮心中的灯,让身边的人心底盛开一朵爱的花。

新时代教师需要永葆童心和爱心,一个微笑,或许能升腾爱的希望。

李老师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童心使他走进了儿童的心灵。他说,只有播种爱心,教育才会更有意义。教育就是培养爱,并传递爱。本书第一篇文章虽然是家教文章,但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李老师说:在当代中国教育现实的语境下,“出类拔萃”的含义并非原本意义上的“在品德才能方面超出同类”,而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超出同类,即所谓的“学霸”。但其实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好,李老师提出的做好父母的15条标准,对我们教师同样有借鉴意义:比如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有读书的习惯;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关心孩子的身体胜过其学习成绩;允许孩子不出类拔萃;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和孩子一道成长等等。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周琰老师,一位阳光豁达,充满童心爱心,常常面对孩子会微笑的老师。我想,周老师的学生,将来在他不如意的时候,或许常常能想起老师的笑容,因为那是一种温暖和动力。从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微笑的魔力,甚至可以想象,在若干年后这种微笑的力量足以积淀成一股促人永往直前的力量。常常有人说,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作为教师,是尽责培养他们。我想,某种程度上说,更重要的是让先他们看到自己人生的希望吧。向周老师一样,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对学生多一些爱与微笑,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我相信,世界原本可以很简单,很可爱。

我想像周老师一样,做一盏总是微笑着传递正能量的灯,为我的学生照亮属于他们未来的希望。

新时代教师需要打开格局和智慧,一念之间,或许能完成爱的传递。

李老师在书中说,对教育来说,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智慧。只有充满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做教育还需要有“格局”。这种“格局”是对教育事业的全面理解和前瞻性眼光,它要求教育者具备全面的教育观念、长远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持续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陈丽萍老师,一位既对孩子充满爱心,又很有教育教学智慧的好老师。一次听她讲课时,陈老师没有照搬现成的教案,生搬价值观和情感倾向,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和班里几位离异家庭的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传递想法的同时,也传递的爱与信任,最终,孩子们分别对他敞开了心扉。很多时候,我也不喜欢整齐划一,教育不是模式化的公式,有时,我们眼中的“不规范”或许恰恰是真正的教育。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想,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教育的契机,把握好每一次机会,真诚与学生对话,我想学生一定也能感受这份真诚和爱,并把他们的那份感受同样传递给你。

我想像陈老师一样,做一盏总是充满教育智慧的灯,为我的学生传递他们本应拥有的温暖与爱。

新时代教师需要做好引领和护航,一句话语,或许能创造爱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造就拔尖人才,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善良、正直、勤劳、有文化、有创造力、有幸福生活的“人”。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看到辽阔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方向,创造无限的可能,给他们一种人生的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更好的自己。新时代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好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和护航人。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王烂老师,一位既抓学生基础,又重学生阅读的好老师。王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不但要多读语文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对有的孩子来说,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最困惑最苦恼的时期,我们作为老师,要用好书擦亮学生的眼睛,用好书启迪蒙尘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把自己关在自己固有观念的小小的世界里,多读书,打开心扉,拓宽眼界,多关注自身以外的生活,我想会有更多的收获吧。人的经历有限,阅读能填补很多空白。独立的思想、反思的能力……都需要不断地广泛地阅读,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寻求心灵的慰藉,世间的真理。王老师或许根本并没去想,自己的期望会有多大效果,结果会有多大振奋。可是平时一句句关心的话语,善意的提醒,却会生根发芽,或许正是因为她跳脱了自己的“小世界”,才拥有了一份“大情怀”。这爱的奇迹,或许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才会展示出来,但终有一天,爱的种子一定会破土而出,显出一片绿色!之前,关于教师,听了太多的奉献和坚持,王老师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我明白,有时教育除了爱与激情,更需理智,目光长远一些,你和你的学生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我想像王老师一样,做一盏总是目标清晰的灯,为我的学生理清他们人生路上的条缕,过有意义的人生。

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要争当新时代的人民好教师,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呼唤、匹配新时代的教师形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德树人、以才育人,为建设长江边的大格局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