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
教学内容: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了解民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人声模拟,打击乐器,律动等方式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用律动、打击乐器以人声模拟等方式表达乐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聆听音效片段
提问: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 人声模拟音效
3. 合作表现音效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的音响入手,在聆听、模仿、合作中激起学生探究音效的兴趣。
二、欣赏教学
(一)整体感知
1.初听全曲
提问:音效出现在乐曲的哪些地方?
2.揭题
(二)分段欣赏
1.欣赏A主题
(1)初听A主题,听辨乐句
(2)教师范唱A主题旋律,对比两个乐句的异同
(3)生跟钢琴唱A主题旋律,再用Lu哼唱
(4)再次聆听A主题,律动表现
(5)欣赏乐曲前半部分,听辨主题次数
师:这个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由同一种乐器来演奏的吗?
(6)分别听辨演奏A主题的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旋律,律动表现,听主题出现的次数及听辨不同乐器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主题A的印象,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尽快地熟悉主题旋律。
2.欣赏B主题
(1)一听B主题,比较和主题A的不同
(2)二听,画一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
(3)三听,再次体验旋起伏的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的变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与主题A情绪变化的不同。
3.欣赏C主题
(1)初听C主题,感受最高音
(2)复听,动作表现
(3)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律动及打击乐器表现,引导学生感受主题C的旋律特点,加深印象,为下面的听辨主题做铺垫。
4.听辨检测,相应主题出现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5.完整欣赏前半部分,师生互动听辨主题出现的顺序
6.听后半部分音乐,请学生上台展示主题顺序
呈现完整的结构图: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音效
7. 师生合作,演绎全曲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现音效
(2)完整欣赏乐曲,合作演绎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听辨主题旋律,教师演示排序主题,到学生当场测试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乐曲曲式结构。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及音乐背景介绍
2、欣赏陶笛演奏的《森林狂想曲》
四、师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