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初三3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初三语文老师的教学智慧。
一、教学亮点
课堂样态新,都是群文阅读,3位教师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对全面提高初三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1、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
由于群文属于某种关联的同类文本,它给学生带来了“同中有异”的语言多样性。例如:同样写“悲”,李皎老师设计了这样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诗歌情感基调参考表”,让学生选词读文,学生就读出了《十五从军征》的悲凉、《过零丁洋》的悲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悲壮;严绪忠老师设计了“读一读豪放的词韵”这个活动,同是“豪放”,《渔家傲》读出了阔大苍凉、《江城子》读出了洒脱旷达、《破阵子》读出了雄豪悲壮,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既是语言创新的鲜明特征,又让学生感受深刻。
2、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群文阅读由于将多个文本按一定的主题集中,因此它的思维训练量是很大的。例如余莉莉老师这堂课就呈现出思维训练螺旋上升的特点:先聚合思维感知豪放,“从题目中我读出了…”这是聚焦;再描述意境,你更欣赏哪一种大美?这是发散;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三位男词人与女词人比较是横向比较,借助资料助读,探究三位男词人各自生白发的原因是纵向比较,纵横交织,形成了立体的网状结构,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驰骋;最后提炼升华:仿照“鬓微霜,又何妨?”设计余下三首词——何妨?结尾处的“收”,让“豪放”的味道更加浓郁。
3、学生通过诗歌群读,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美育功能,这在三位老师的课上都得以体现,李老师设计了多层概说的环节,用“既写了…也写了…”的句式请学生畅谈,例如:《白雪歌》既写了边塞雪景的美丽,也写了送别朋友的不舍与惆怅,这是场景美;余老师让学生说说最欣赏豪放词中的哪一种大美,学生更多的谈到了诗人的志向美;严老师让学生读四首词中写景的句子,发挥想象,说一说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宏阔意境,这是让学生聚焦意境美。学生在寻找、诉说的过程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得以提升。
4、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拓展了文化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几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篇,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和提高。单篇课文的教学,呈现的是散点式的教学,相对于结构化的群文教学,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较差,通过群文整合,学生感受到了边塞军旅的豪迈、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还有英雄肝胆、刚烈女郎…
二、教学建议
1、要紧跟改革步伐,将问题嵌入真实的学习或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应结合文本内容的独特性,聚焦主题情境,构建子任务链,引导学生更好地体悟历史文化名篇的丰富内涵及在新时代深远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新授课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而不是本末倒置,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上课状态。
3、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朗读。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听的3节课中,大多数课堂是“安静课堂”,缺乏观其大意的粗读、参照资料的细度、品味人物的演读、声响韵正的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既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更应充分。
4、要重视课堂评价,让学生乐于“大胆发言、大声展讲、大段表述”,鼓励学生大方展示,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初三学生是内敛的,这就需要初三教师有更高明、更有效的评价手段,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