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高质量发展二轮复习再思考
一、“以新促质” 和“以质育新”
从江阴坚定走好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之路,到梁溪加码布局空天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再到惠山变“三新四强”产业和五个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科创无锡”成为2024贯穿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
【逐新向新育新,涵养科创热土】惠山区把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放在首位。持续提升创新型企业“3+2”培育体系效能,加快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长安创新未来城等科技新城建设,深化新型研发机构、科创载体、科创飞地建设。
【智改数转网联,赋能产业升级】江阴市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孵化培育体系,紧盯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并聚焦培育未来产业,发力“人工智能+”。
【整合科教资源,布局人才培养】滨湖区和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深化战略合作,大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让科学家安心科研、创业“幼苗”茁壮成长,让更多“千里马”竞相涌现、各尽其才,激活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生产力质态。
情境要点 (材料/问题逻辑) |
核心关键词 (书本概念) |
核心关键词的拓展表达 |
结合材料和设问进行时政化表达 |
|
|
|
|
|
|
|
|
|
|
|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建设“科创无锡”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举一反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某班学生以“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开展议学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新质生产力的“新” |
要素构成新 |
包括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生产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 |
具体表现新 |
依托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 |
|
新质生产力的“质” |
新本质 |
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高品质 |
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
|
“质”优势 |
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构筑“质”“量”并重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变式训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二、“既是发展命题,又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包括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新动能等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人力资本比重大,研发阶段时间长,金融支持要求高,营商环境要求高,市场渠道联系紧,政府政策配套细。特别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方面,要求有新的用工形式、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管理方式。在数据的生产、运用和保护方面,需要有特殊的产权制度设计。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要求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充分发达的供应链相配合。特别是在推动原始创新方面,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未来建设完善实验室体系。
请以“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题,写一篇时事小论文。
要求: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字数在250左右。
【举一反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在培育新兴产业。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二要加快培育全国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独特优势;三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聚集。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要求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变式训练】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的哲学依据。
三、“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新与“旧”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各不相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个提升”作出系统部署,要求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要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真正惠民生、暖民心,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人认为,要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和哲学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四、搭建“脚手架”
五、深悟经典金题
1.(2021江苏高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进一步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要打好组合拳,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以下措施中,属于从供给侧发力有
①提升城镇化率,促进人均消费水平提高 ②实施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消费
③促进就业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④优化消费环境,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江苏高考)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为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学者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其部分成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
①我国数字化创新引领能力不断提升 ②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③数字经济已构筑起我国竞争新优势 ④数字经济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江苏高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4.(2021江苏高考)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说:“对每一个科学家而言,其不断增加的一个责任就是准确、有力和有效的说明新知识和新发现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对公众利益有所贡献。他们有义务引导媒体和社会以预防他们的发现被邪恶目的所滥用。同时,他们不应当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经仔细核查和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要以坚持和发展真理为目标 ②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③价值选择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④每一事物内部都有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下列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路径正确的是
A.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B.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D.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