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24-09-24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数学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1课时 集合的概念


知识技能

1. 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 了解属于关系,能判断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思想方法

通过实例,抽象概括出集合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表达世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

1. 通过学习元素和集合的定义、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 在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重点:集合的含义、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一、 知识梳理

1.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与集合: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相等集合: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两个集合.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a属于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a不属于A”.

(3)集合中元素的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相等集合:构成集合的所有元素相同.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所有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二、 数学运用

1 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1) 1~10之间的所有奇数;        (2) 某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 所有的正方形;               (4) 所有的好人;

(5) 和2024非常接近的数;        (6)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7) 不等式2x+1>7的整数解;     (8) 方程x2+1=0的实数解.

 2 设集合A是由不小于2eq \r(3)的数组成的集合,aeq \r(11),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3](  B  )

A.aA BaA CaA                                                                              D.aA

  用符号“∈”或“∉”填空:

1   N  -3   N  0.eq \o(3,\s\do4(·))   Q  eq \r(2)   N

1   Z  -3   Q   0   Z   eq \r(2)    R

0   N*  π    R   eq \f(22,7)   Q  cos30°    Z.

3 已知集合A是由m-1,3mm2-1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求实数m的值.





4 不包含-1,0,1的实数集A满足条件:若aA,则eq \f(1a,1a)A.如果2∈A,求A中的元素.





三、 课堂小结

1. 集合的含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常用的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属于集合A,记作aA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四、 课后作业

1. 阅读课本P2-6页,复习课堂讲授内容;

2. 课堂本相应课时作业.



2课时 集合的表示

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会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思想方法

在理解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

核心素养

在熟练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重点: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难点: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一、 知识梳理

1. 集合的表示

(1)自然语言:

(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放在大括号内,依此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如,等.

使用说明

①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般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②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较多,且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那么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按照规律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③无限集有时也可用列举法表示.

(3)描述法: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为集合 A的一个特征性质,此时集合A可以表示为,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使用说明

①有些情况下,描述法中竖线“|”及其左边元素的形式均可省略,如{x|x是三角形},也可表示为{三角形}.

②集合中所有在另一集合I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I|p(x)}.

2.集合的分类

一般地,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例如,集合就是空集.


二、 数学运用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 单词mathematics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3) 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 同时满足eq \b\lc\{(\a\vs4\al\co1(2x4>0,1x2x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5) 由eq \f(|a|,a)eq \f(|b|,b)(abR)所确定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两直线y=2x+1和yx-2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

eq \f(|a|,a)eq \f(|b|,b)eq \f(|ab|,ab) (a bR)所确定的实数组成的集合为        .


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 由大于10且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3) 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4) 不等式2x-3>5的解集;

(5) 抛物线y=-x2+3x-6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6) 集合{1, 3, 5, 7, 9}.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正偶数集;

(2) {2,4,6,8,10}.

解 (1) {x|x=2nnN*}.

(2) {x|x=2n1≤n≤5且nN}.


给出如下三个集合:A={x|yx2+1}; B={y|yx2+1}; C={(xy)|yx2+1}.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解 它们表示的意义不相同.集合A表示yx2+1图象上点的横坐标的范围,集合B表示yx2+1图象上点的纵坐标的范围,集合C表示yx2+1图象上的所有点.

[题后反思] {x|yP(x)},{y|yP(x)},{(xy)|yP(x)},竖线的左边部分指明了集合中元素由哪个确定,要根据其确定集合的属性,即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

3 设集合A={x|ax2+2x+1=0},构成集合A的元素是什么?[3](见学生用书课堂本P4)



在例3的条件下,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在例3的条件下,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在例3的条件下,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 (1)设集合,那么集合满足条件“”的元素个数为(     )

A.4                       B.6                               C.9                                D.12

(2)数集,,,若,,则(     )

A.                     B.      C.         D.A,,都有可能

(3)集合A中元素x满足eq \f(6,3x)NxN,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012


三、 课堂小结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四、 课后作业

1. 阅读课本P2-6页,复习课堂讲授内容;

2. 课堂本相应课时作业.


3课时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技能

1. 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及空集的概念,并能正确处理集合之间的关系.

3. 能使用符号和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思想方法

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渗透等价转化与数形结合思想.

核心素养

1. 通过实例抽象出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 通过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含义,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3. 通过使用符号和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发展直观想象素养.

重点: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难点:能用符号和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 知识梳理

1.子集

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 AB(或 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子集的性质:

(1)任何一个子集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2)若,且,则.

B

A

2.韦恩图

韦恩(Venn)图: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韦恩图.AB的子集,可用图表示:

   

3.真子集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真子集的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

(2)若A  BBC,则A  C

4.集合的相等与子集的关系

如果ABBA,则A=B; 如果A=B,则ABBA

5.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

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真子集个数为2n-1,非空子集个数2n-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2.

二、 数学运用

判断下列各组集合间的关系:

(1) A={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B={南京市};

(2)A为某中学高一(1)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 A={x|x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4) A={-1, 1}, B={(-1, -1), (-1, 1), (1, -1), (1, 1)};

(5) A={x|-1<x<4}, B={x|x<5}.[1]


(教材例2)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

(1) A={1, 2, 3}, B={x|x是8的约数};

(2) 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判断下列各组集合间的关系.

(1) A={x|x=2k-1, kZ}, B={x|x=2m+1, mZ};

(2) A={x|x=4n+1, nZ}, B={x|x=2n+1, nZ}.




(教材例1改编)写出集合{a b 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a⊆{a}; ② {a}∈{a b}; ③ {a b}⊆{b a}; ④ {-1, 1}{-1, 0, 1}; ⑤ 0∈∅; ⑥ {0}=∅; ⑦ ∅⊆{0}; ⑧ ∅{-1, 1}.

(1) 集合{a b c d}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

(2) 集合{a1a2…, 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

  

已知集合A={1, 4, 2a-3}, B={1, a2-2a+1}, BA,求实数a的值.[3]




已知集合A={x|-2≤x≤5}.

(1) 若BA B={x|m+1≤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若AB B={x|m-6≤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5. 已知集合A={x|x2+4x=0, xR}, B={x|x2+2(a+1)xa2-1=0, xR}.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得A={x|x2+4x=0, xR}={0, -4}.

因为BA,所以B=∅, {0},{-4}或{0, -4}.

① 当B=∅时,Δ=[2(a+1)]2-4(a2-1)<0,解得a<-1.

② 当B={0}时,eq \b\lc\{\rc\ (\a\vs4\al\co1(0=-2(a1),0a21))解得a=-1.

③ 当B={-4}时,eq \b\lc\{\rc\ (\a\vs4\al\co1(44=-2(a1),16a21))无解.

④ 当B={0, -4}时,eq \b\lc\{\rc\ (\a\vs4\al\co1(40=-2(a1),0a21)) 解得a=1.

综上,a≤-1或a=1,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或a=1}.

三、 课堂小结

1. 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空集的概念.

2. AB(B≠∅)⇒eq \b\lc\{(\a\vs4\al\co1(AAB,A\b\lc\{(\a\vs4\al\co1(AB,AB.))))

3. 集合之间的关系常借助数轴或Venn图来描述.

四、 课后作业

1. 阅读课本P2-6页,复习课堂讲授内容;

2. 课堂本相应课时作业.



4课时 并集与交集

知识技能

1. 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并会用符号、Venn图和数轴表示并集、交集.

2. 会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及与之有关的参数问题.

思想方法

在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求集合的并集、交集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

核心素养

1. 在理解并集与交集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 在用符号、Venn图和数轴表示并集、交集时,发展直观想象素养.

3. 通过求集合的并集、交集及与之有关的参数问题,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重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会求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一、 知识梳理

1.并集的概念及性质

文字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B”)

符号语言

AB{x|xA,或xB}

图形语言

性质

ABBAAAAA∪∅A AAB

ABABA

2. 交集的概念及性质

文字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B”)

符号语言

AB{x|xA,且xB}

图形语言

性质

ABBAAAAA (AB)(AB)(AB)A

ABAAB




二、 数学运用

1 (教材例1改编)已知集合A={4, 5, 6, 8}, B={3, 5, 7, 8},则AB       

2已知集合A={x|-1<x<2},B={x|x>1},则AB等于[1]( C )

A.{x|-1<x<1}                                                                       B.{x|1<x<2}

C.{x|x>-1}                                                                      D.{x|x>1}(见学生用书课堂本P7)


若条件中的B={x|1≤x≤3},则AB=         


已知集合A={-1,1,3},B={x|-3<x≤2,xN},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C )

A.3  B.4  C.5  D.6

3 已知集合A={x|x>1},B={x|0<x<2},则AB等于( C )

A.{x|x>2}                                                                       B.{x|0<x<2}

C.{x|1<x<2}                                                                           D.{x|x<1}

若条件中集合AB的描述中都加上xZ,则AB等于         

 

已知集合A={xN|1≤x≤5},B={xR|x2+2x-3=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4 已知集合A={x|-1<x<1},B={x|x<a}.

(1) 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若AB={x|x<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A={x|-1≤x<2}, 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D )

A. {a|-1<a≤2}                                            B. {a|a>2}

C. {a|a≥-1}                                                  D. {a|a>-1}

已知集合A={x|-1≤x≤3}, B={x|m-2≤xm+2}.若AB={x|0≤x≤3},求实数m的值.





当堂反馈

1. (多选)已知集合A={1, 4, a}B={1, 2, 3}.若AB={1, 2, 3, 4},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B  )

A. 2     B. 3     C. 4    D. 5

2. 已知集合A={1, 3, eq \r(m)}, B={1, m}.若ABA,则实数m的值为        .

3. 已知集合A={x|0<x<a}, B={x|0<x<2}.若AB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4. 已知集合A={x|x2pxq=0}, M={1, 3, 5, 7, 9}, N={1, 4, 7, 10}.若AM=∅, ANA,且A≠∅,求实数p q的值.

解 因为ANA,所以AN.

AM=∅,所以A⊆{4, 10}.

因为A≠∅,所以A={4}或{10}或{4, 10}.

A={4},则eq \b\lc\{\rc\ (\a\vs4\al\co1(p44,q4×4))解得eq \b\lc\{\rc\ (\a\vs4\al\co1(p=-8,q16.))

A={10},则eq \b\lc\{\rc\ (\a\vs4\al\co1(p1010,q10×10))解得eq \b\lc\{\rc\ (\a\vs4\al\co1(p=-20,q100.))

A={4, 10},则eq \b\lc\{\rc\ (\a\vs4\al\co1(p410,q4×10))解得eq \b\lc\{\rc\ (\a\vs4\al\co1(p=-14,q40.))

综上,eq \b\lc\{\rc\ (\a\vs4\al\co1(p=-8,q16))eq \b\lc\{\rc\ (\a\vs4\al\co1(p=-20,q100))eq \b\lc\{\rc\ (\a\vs4\al\co1(p=-14,q40.))

三、 课堂小结

1. 并集与交集的运算技巧:(1)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根据定义求解,求解并集时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数轴求解,要注意端点值是否取得.

2.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若出现ABAABB,应转化为AB,利用集合间的关系解决,并注意A=∅的情形.

3. [1]要根据集合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2]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或范围,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四、 课后作业

1. 阅读课本P10-12页,复习课堂讲授内容;

2. 课堂本相应课时作业.


5课时 补 集

知识技能

1. 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集合的补集.

2. 会用数轴、Venn图进行集合的运算.

思想方法

在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

核心素养

1. 在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 在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过程中,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重点:会求已知子集的补集.

难点:集合的综合运算.

一、 知识梳理

1. 全集的概念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记法

U

2. 补集的概念及性质

定义

文字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A

符号语言

UA{x|xU,且xA}

图形语言

性质

(1)UAU

(2)UUUU

(3)U(UA)A

(4)A(UA)UA∩(UA)

3. 交、并、补集的综合运算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于Venn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实数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问题.

二、数学运用

(1) (教材例5)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 2, 3}, B={3, 4, 5, 6},求∁UA UB.

(2) 已知集合A={x|-1≤x<1},当S分别取下列集合时,求∁SA.

SR

S={x|x≤2};

S={x|-4≤x≤1}.[1]






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 B={x|-3≤x≤2},求AB AB A∩(∁UB),(∁UA)∪B.[2]






在例2的条件下,求∁U(AB), (∁UA)∩(∁UB), ∁U(AB), (∁UA)∪(∁UB).

解 因为





发现补集的运算性质:∁U(AB)=(∁UA)∪(∁UB),    U(AB)=(∁UA)∩(∁UB).

    

(1) 已知全集U={2, 3, a2+2a-3},集合A={b 2}, ∁UA={5},求实数a b的值.

(2) 已知全集UR,集合A={x|xa}, B={x|1<x<2},且A∪(∁UB)=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

解 (1) 由题意得eq \b\lc\{\rc\ (\a\vs4\al\co1(a22a35,b3))

解得eq \b\lc\{\rc\ (\a\vs4\al\co1(a2或-4,b3.))

(2) ∁UB

已知全集UR,集合A={x|x>1}, B={x|xa<0}.若BU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4]






已知全集UR,集合A={x|3m-1<x<2m}, B={x|-1<x<3}.若BU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规范板书] 解 ① 若A=∅,则3m-1≥2m,解得m≥1.此时∁UAR,符合题意.

② 若A≠∅,则m<1,此时∁UA={x|x≥2mx≤3m-1}.

当2m≤-1,即m≤-eq \f(1,2)时,B∁UA,符合题意;

当3m-1≥3,即meq \f(4,3)时,B∁UA,但与前提条件m<1矛盾,舍去.

综上,m≥1或m≤-eq \f(1,2),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eq \b\lc\{\rc\}(\a\vs4\al\co1(m|m≥1m\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