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 读《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有感 2024-09-23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说到科学课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往往会经历从年级的满心期待,到中年级的慢慢适应,到高年级觉得有点无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变化,我想和学生好奇心的饱满度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更多是科学教师或者说科学课堂在促使这样的变化。

低年级孩子每次都渴望着下一节科学课,好奇老师带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有趣实验,高年级虽然也会期盼一下科学课,但他们是想在课上有一个放松的时间,对于内容,他们早就可以从书本上获知因为那些都是零散的知识点而已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每节课都是照本宣科,那无聊是必然,因为新奇需要转变成兴趣才能持久。从教材角度来讲,每节课学科学生想着的是“玩、实验”等这样的设定,但一节课就一个内容,并不是每节课都是实验,受时间限制往往学完也就结束了。以五年级的《简单机械》单元为例,每课一种简单机械,杠杆是杠杆,滑轮是滑轮,但其实从本质去分析滑轮也是一种变异的杠杆,所以将内容有序地串起来,适当地拓展出去,孩子们的兴趣也许就能被激发了。当然用教材不是随意发挥,再读《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后发现能结合当下自己的课题进行一些思考与尝试。

定目标

“制作一个降落伞为例如果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做出一个降落伞,那明显是偏离科学教学的初衷的。教师透过内容不难发现其中的隐藏的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且适合科学与工程相整合。这里需要确定哪个学科主导,如果是科学学科那侧重的是探究,如果是工程则侧重实践物化。两条路径都可以走,我选择学生参与度会更高的后者。那就可以变成聚焦于项目的学习目标:制作一个能达到一定要求的降落伞如让降落伞留空时间更长。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参照KUD模型来细化目标。

搭支架

这样整节课既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带任务驱动,教师则需要拿捏住结

构与功能这个跨学科概念,逆向教学设计+工程思维铺设基础的学习支架来安排教学活动,这其中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式学习、思维型活动等都能找到对应的

接入点。采用EDEIPT教学模型:共情需求、定义问题、精细加工、方案构思、原型制作、测试迭代(如下图)。

步骤

模块

共情需求

建立降落伞用户的同理心

定义问题

定义降落伞用户的需求

精细加工

运动的位置

环境条件

相同高度比时间

安全性等

方案构思

设计制作降落伞

 

原型制作

测试迭代

测试改进降落伞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初期接触工程实践,教师可以有所侧重的将某一个环节放大强化等学生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后则应提高要求,有物化的成品。总之一切都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

试评价

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即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是为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服务的。为了评价能更好的服务于师生,在教学中参考威金斯等人开发的GRASPS模型为学生设计表现性任务如表。任务单赋予学生降落伞工程师”的角色,让他们尝试设计一款留空时间长的降落伞,以充分考察其对于结构与功能概念掌握情况。

元素

具体描述

目标

设计一款留空时间长的降落伞

角色

降落伞工程师

受众

自己确定降落伞搭载的物体

情境

降落伞好玩但有一定危险性,希望有一个能安全平稳留空时间较长的降落伞

产品

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画设计图,并制作、展示组内的作品

标准

降落伞制作是考虑材料成本,并具有有一定的安全性、美观度和创造性

针对表现性任务开发基于维度—权重的量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便于自我、组内、组间、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这样的课堂留给孩子的不仅是那些散落的知识点,和沟通合作中产生的情绪价值,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的延续,以及教师自己的不断探索。

  • 阅读(1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