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俞阳读《怎么做课题研究》有感 2024-09-2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推荐专著:《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推荐人:江阴市临港实验幼儿园 俞阳

专著简介

整本书以问题为主线来构思内容,选取了40个问题,例如: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如何写好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等等。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课题研究经验,从教育科研选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过程实施、研究方法运用、研究成果总结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答,给一线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带来启示。

推荐理由

又是一年课题申报季,每每提到“课题”“研究”这些词,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心理障碍:一是认为研究总是与神秘、深奥的理论相联系,平时涉猎甚少,何来底气?二是日常工作也不清闲,再沉下心去做系统性思考,总觉得不容易。但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寻求专业发展,搞好并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课题研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于是我便阅读了省特级教师费岭峰的《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一书。书中,费老师聚焦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结合丰富的课题研究实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份“大礼”,可谓干货满满。

一、明初心,让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在自序中,费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科研经历分享了从“自发研究——自觉研究——系统研究”的三个阶段。他的科研经历促发了我再次做课题研究的驱动力。初次接触课题研究已是好几年前了,我的第一个课题《大班科学区域材料生态性实施的研究》虽然是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展的,但是我还是很认真高效地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研究带来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来源于学校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源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成长。那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更多的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有了课题后则有了明确的视角,有了工作的“抓手”,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在第一个课题研究中我找到了一丝甜味,于是很快在同一研究领域基础上寻找了另一个研究点,并主动申报了第二个课题《大班区域活动中生活化材料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我想这就是我教育科研经历中从“自发到自觉”的过度时期吧。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我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如何将课题研究继续深入地走下来?带着这样一份初心与目标,我开启了第三个课题研究。

二、持恒心,让积累成为一种自觉

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从选题、实施还是成果总结,无不体现积累的重要性。在这里不仅仅是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更是课题研究相关阅读的积累。就拿撰写课题申报书来说,在课题申报前,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我想做个课题,可不知道研究什么。”“我想申报课题,不知道申报书怎么写”“我的课题选题是不是合适?”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有过两个市级课题经验的我,已间隔几年没有申报课题了,面对申报书的撰写,熟悉又陌生,怎么办?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不如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从第一章“教育科研选题”系列学习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几大选题方向:“问题”提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改革热点、经典理论的学习、他人经验的启发、已有课题研究成果上等,这些方向都离不开日常的留心积累和用心思考。其中,我主要借鉴了“将问题提炼成课题”的经验,从近期学校在贯彻落实《评估指南》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入手。确立了研究方向,我又开始搜集文献资料,所幸学校的图书室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如《倾听儿童:以儿童的哲学构建儿童的活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等,关于倾听方式的研究很多,这些都对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文献的收集与积累,阅读与整理,形成了文献综述。接下来,我又借鉴了第二章“研究思路设计”的内容经验,从确定研究目标、呈现研究内容、思考研究路径几方面入手,在一次次的修改与调整中,不断地完善了自己的课题申报书。

三、磨匠心,让严谨成为一种自觉

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事情,且需要一定的耐心与匠心,在积累的同时,也要做到勤于笔耕。在最后一章“研究成果总结”中,费老师从表达形式、文字表述、图标制作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写作表达的严谨。“做得实”,更要“写得来”,一份高质量的总结报告在表述上如何着力,也是我之前在课题结题和论文写作中比较困惑的地方。费老师在书中给予了手把手指导,其中结构材料的方式给我启发最大,回想之前的两个课题研究报告,在撰写时总是愁于如何将自己的研究过程更清晰地进行呈现,通篇文字阐述形式单一,而今一张明晰、科学的结构图具有创造性,且是最吸睛的,浓缩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要素,我们不仅可以用到课题报告中,更可以尝试在论文写作中运用。自己也曾在写论文时也尝试用了结构图,为了使图文匹配,兼顾逻辑性、科学性、美观性,我几易其稿,深感不易。对此,我想自己可以多关注杂志期刊上名优教师的文章,研究他们的写法,关注其图示表达技巧,有意地模仿其优点,进而总结适合自己的风格,在文献学习中提升自我。同时在修改文章时,还要秉持匠心精神,锤炼语言,揣摩逻辑,调整表达,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带着发展的眼光来阅读这本书,才能在阅读、反思与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新的方向。感谢这本书使我获得一种专业成长的研究力,课题路上,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发展自觉”的独特魅力。

 

 

附件:

    • 阅读(1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