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设计
南菁实验 陈程
云亭中学的各位语文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陈程,来自南菁实验。前几天谢老师让我为今天南菁和云亭的学科共建活动准备一个讲座,我心想天哪,我只能听讲座呀。所以,今天的汇报严格意义上讲,只是我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就综合性实践活动设计的一点实践思考追问,跟大家分享交流。不是很成熟,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所有的故事都有它的起点。我对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兴趣的理由很简单,上一学年在初三,恰逢中考改革,作文分值不变的情况下语文试卷凭空多出20分。21年9月无锡教科院的周金良老师过来做新中考解读时明确表示,综合性学习在22年的中考中一定会考,而且分值不低。那么面对一块之前一直不被重视的内容,我就想好好琢磨一下,为什么它再次以不可忽视之势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综合性学习对语文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去翻阅资料之前,以我上学时的经验来看,综合性学习就是口语交际,就是说话,就是有要求地说话,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有要求地用书面语说话。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偏正短语作何理解?
然后,我就开启了对综合性学习的探索。首先,我的第一反应是去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对它的解读。当时新课标(22年4月)还没有出来,旧课标将这一块内容分为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要求,它不单单是我之前天然感知的说话,而是通过对已知现实场景的观察,分析与概括、体验和表达,着力与语文学习基本能力的运用与巩固,以上成为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要培植的语文要素。反言之就是,综合性学习应该促进学生运用各种语文资源,使他们在丰富、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养成高水平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标当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放进【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不谈里面具体内容的细微差别,这样的改变是为了突出综合性学习在整个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上的重要作用。
这样看来,训练难度不会低。综合性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它考查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恰恰是最高级别的。翻看22年的无锡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与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三)听说能力和(六)综合性学习都达到了D、E等级,D是指综合应用,要求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分析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是创新,指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虽和标准答案不同但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富有创造力的能力层级。言之有理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名句默写每一个字都不能错,它有唯一答案,但综合性学习不一样,它的答案是丰富的,所以,在搞懂综合性学习是什么之后,怎样设计活动训练学生成了困扰我的难题。
理论层面理清之后,就动手操作开始设计教学活动。恰好我们语文组三个年级都有老师在做综合性学习,我选了三节课来跟大家讲一讲我们的尝试。
围绕“孝”做文章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孝亲敬老的故事,有个感受;分享我家孝亲敬老的故事,自己或者家庭中能看到的;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孝,其实就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代入的方式感受不同的孝。这节课我没有去听,只是通过看这个简案,我对其中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讨论孝的层次更丰富”存疑,通过这样的讨论也许能得出预设的答案,但是学生真正理解“孝”的含义了吗?更进一步,围绕“孝亲敬老”这个主题,如果只是在一些文化故事上打转,不能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深入,可能一节课结束,他们只是记住了一些关于“孝”的小故事,知道老师告诉他的“孝”是什么,他自己是否真的对其有感受、有感悟,我觉得很难。所以这样的一种活动设计很常见,有过程,但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
第二节课:
导入:“以和为贵”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文化,咱们学校准备围绕“以和为贵”这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就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走进“和”文化,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个字。PPT出示“和”古字,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这是“和”的古字。古人造字都有其用意。我们关注这个字的左边,一部分是指编钟,一部分是排箫。由此看出“和”本来的意思是乐器发出声音,相互应和,奏出美妙的音乐。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接下来就由同学们来参与活动。
2.先来热热身,这里有一些与“和”有关的成语解释,你能猜出对应的成语来吗?
PPT出示有关“和”的成语意思,学生填成语。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和风细雨)微风习习,细雨濛濛。
(和气生财)态度温和。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和蔼可亲)说话或待人的态度很和气,使人感到亲近。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景色明媚。
师:通过小王整理的成语解释你发现“和”有哪些含义呢?
预设:温暖,和煦 温和,平和
小结:原来简洁明了的成语中蕴含了“和”的不同含义。(板书:和煦,温和)
过渡:我们在学校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班级之间也会因为包干区卫生问题发生争吵。有些同学甚至给老师起绰号,师生之间产生冲突。
3.【和标语】为了改善此种现象,学校打算采用宣传标语的形式,在校园内宣传“和”思想、渲染本次学习活动的氛围。请你帮助学校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要求既要有针对性,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多样,朗朗上口。
小组讨论,组员向大家展示标语,并且说说拟写标语的想法。
在学生的分享过程中,老师点拨发现标语中的语言形式,手法,如: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对偶,词性相对;成语的使用;化用名言名句;短句,简洁明了;长句,内涵丰富。
讲完读一读。
小结:句句标语都能读到同学们对校园友爱和睦的提倡,大家活学活用,用“和”的含义解决了实际问题。班级、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在校园里也要与同学们如兄弟姐妹一般和睦相处。(板书:校园 和睦 )
过渡: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和”标语拉近了我们同学之间的距离。说到标语,班里小孙同学立马想到,之前他也在学校花坛里也见到过标语。但是随着校园一步步的建设,许多之前的树,花坛都消失了。
4.小刘与小孙对此有着不同想法。
小孙:我们的校园生活离不开这些自然植物,它们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就这样砍除太可惜了!
小刘:学校要发展进步,必须要兴建一些教学楼,更新硬件设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些树木花草算不得什么!
两种不同的看法,哪位同学的看法能够丰富你对“和”含义的理解?
小结:学校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去抢占校园绿化用地,不能一味求发展损害自然环境。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请你用花草树木的口吻向全体师生说一句话,把它写下来。
过渡:我们发现原来“和”思想涉及的范围很广,人与自然也要和谐共处。(板书:自然 和谐)
我们同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探寻“和”含义,小张同学平常就有着看新闻的习惯,他准备去新闻中找找“和”。
5.【“和”新闻】以下是小张摘录的一则新闻材料。
材料一:每年的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开始进行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此期间,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国家公祭日的设定,表明中国人民永远缅怀这段惨痛历史,同样也向全世界表达崇尚和平的愿望。
这则新闻材料契合今天的分享主题吗?
预设:(读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契合主题,这则材料在讲述国家层面的“和”思想,也就是国家间的和平。自古以来,中国就讲求“以和为贵”,我们国家曾经遭受过战乱摧残,因此我们崇尚和平,愿意维护世界和平。
小结:原来“和”思想的涉及范围还可以是国家之间。(板书:国家 和平)
过渡:老师也搜集到了一则材料
材料二: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宣布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 ,俄军开始对乌军的军事指挥中心、机场进行炮击。乌克兰基辅市政府发出防空警报,通知所有人立即前往民防避难所避难。3月13日清晨,俄军对乌克兰训练场的空袭共造成9人死亡,57人受伤。
师:国家之间发生了不和平的战争,各国也纷纷表态,先来看看美国的态度。
美国发声:谴责俄罗斯宣布在乌克兰东部发起“无故的、不正当的攻击”。美国将会于多方面对俄罗斯展开“毁灭性的制裁行动”,也将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请同学们补一补,中国和日本会如何表态?
中国发声:
日本发声:
中国发声:我们欢迎并鼓励一切致力于推动外交解决的努力,呼吁有关各方继续开展对话协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彼此关切的合理方案。主张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反对战争)
日本发声:日本将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禁止俄罗斯在日本发行债券。日本将与国际社会联手,尽快调整包括制裁在内的严厉应对措施,日本政府也表示将与欧美的制裁步调保持一致。(附和美国,支持战争)
追问:美国态度: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
中国态度:反对战争
日本态度:附和美国
中国与美国态度不同,这是和吗?——是和,中国此举正是在维护世界和平。这叫“和而不同”。
日本与美国态度相同,这是不是和呢?——不是和,他们挑起战争,破坏和平。这叫“同而不和”。
古老的“和而不同”思想至今依旧是我国的对外方针。
(板书:和而不同)
师结:此次“以和为贵”语文学习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通过同学们的不断探索,我们看到了从古至今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领略了“和”文化的不同内涵,并且能够运用“和”的含义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以和为贵”这些优秀的“和”文化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
看了上面两个教学设计,都挺好,但始终觉得和学生之间有一层隔膜,可能受限于主题,和学生生活的贴合度融合性不高。结合我之前查阅的资料,设置合理的情境应该更能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这个情境恰好从他们的生活中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更大。后来我去查了一些论文,想要在论文里寻找情境学习的理论支持。目前可查阅到的论文也不是很多。但是大家都高度认可生活实际对教学的重要性。
比如杜威说“生活是真正的教育家,要把社会搬进学校和课堂。”《教育目的》提出“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老师准备的,如果它不能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所以说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而情景化在所有的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
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目前情境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研究得最多的当属“抛锚式教学法”,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一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住一样)。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都想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最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简单一点,这个就是我之前想的构建生活情境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论说法。
综合性学习
疫情之下,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温度
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19年冬,疫情肆虐。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经历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体会过生活的真相。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修行。
【心怀他人】
19年冬,新冠疫情肆虐。“幸福里”小区经历了最初的紧张慌乱后,逐渐恢复秩序。现面向全体住户招募防疫志愿者。我作为一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菁园学子,很想在此时勇敢地扛起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1)但和我一起居家隔离的奶奶对此感到担忧,认为疫情如此严峻,去社区做志愿者很不安全,极力阻止我。请设想面对这样的劝阻,你要怎样说服奶奶呢?
(2)你邀请邻居小王同学一起去当志愿者,但他心怀顾虑不愿意。关于是否要去当志愿者,你们展开了一场辩论……
小王:我不想去做社区志愿者。我还是中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做志愿者会浪费时间。而且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爷爷说,居家保平安,我不想趟这浑水。
【情系邻里】
2020年3月,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幸福里”小区解封啦!但是防疫工作仍不可松懈。(1)走进社区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防疫宣传标语,内容是:
(参考答案: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重科学,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配合社区,坚定信心,万众一心,战胜疫情。)
a.主题:符合内容,直白有号召性—有力量
B.修辞手法:生动有影响力—生动性
学校的标语 标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联式
(2)社区工作者要求志愿者书写对联。
①下列选项中对社区志愿者工作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夜月轻移人悄去,宅门小叩菜欣来。
B.冷风寒夜守家园,雪地清晨红袖标。
C.医者仁心铭史册,锡澄壮志撼云天。
D.闭户封城同抗疫,和风送福疾疫除。
②看上联,对下联。
齐心协力抗疫情,万众一心保平安。
无常疫病侵百姓,有爱社区渡风雨。
【爱满家园】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幸福里”小区的防疫工作有条不紊的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这场抗疫的背后,是志愿者们不分日夜的默默努力。现在,你将采访社区杰出志愿者代表小宋,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发现疫情中的志愿者精神 采访对象:“幸福里”小区志愿者小宋(小区居民) 疫情期间,小宋作为“幸福里”小区的防疫志愿者,顶着寒风在小区门口为住户测温;奔波于超市楼道,采购送菜任劳任怨;甚至大清早默默清理小区垃圾,为住户的便利生活提供后勤保障……2020年,小宋被评为“幸福里小区最美志愿者”。 采访问题:
|
(2)社区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只是这场抗疫战争中的小小缩影,全中国各行各业,医生、警察、新闻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甚至是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他们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为抗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正是这一点点星星之火,簇成战胜疫情的火炬,照亮抗疫的漫漫前路。请你仿照例句,写出你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
例句:医院病房里,他救死扶伤;抗疫战场上,他攻坚克难。
医者仁心,在他是医者本分;别人眼中的担当,在他是义无反顾。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讲究三大原则: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
一些反思:
一是整合不是杂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应有明确的目标,且这种目标应经过多元整合。
二是自主不是自流。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这种能力相紧密相关的是学生的自我总结与矫正。综合性学习强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和实践,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三是优化不是异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具有综合性,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对话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使整个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过程。
四是重视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组织与参与,特别是当活动的内容扩展到社会之后,学生对内容的分解、步骤的拟定和实施,经常感到茫然无措。如果老师充分参与、指导其活动的过程就会有序,效果就会明显一些。
五是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要克服一些矛盾,比如外出活动中的玩耍与学习的矛盾,自主设计活动计划的简单、粗陋与教师如何指导、补充的矛盾,计划时的兴致勃勃与遭遇冷眼、拒绝后承受并化解挫折的矛盾,自由编组与缺乏核心和主力队员的矛盾等。
六是重视反馈与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让学生开展教师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七是体验与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高级能力,比较难于形成。而初中阶段学生的体验和探究的自觉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探究层面还比较单一、肤浅。
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中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