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好奇心——一年级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理想追求 2024-09-2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科学课程与教材 | 王福玉:保护儿童好奇心——一年级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理想追求

作者简介:王福玉,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小学科学学科研修员。

 

摘要: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一年级儿童科学学习的好奇心,科学教材的初始单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趣味性;内容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具有生动性;拓展活动贴合教学内容,具有操作性。一年级科学初始单元可以采取学习目标关注好奇心和兴趣、学习过程注重积极的评价反馈、学习结果支持成功的体验、学习时空提供更多研究期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好奇心;科学教材;初始单元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好奇心能促使儿童主动观察、提问和探究,从而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并且在不断深入地理解世界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好奇心是儿童科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原动力。对于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儿童来说,要快速进入科学课程的系统学习,一年级科学课程的起始教学至关重要。这里,笔者结合人教/鄂教版科学新教材(2024年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探讨一年级科学教材的初始单元如何有效激发儿童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小学科学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好奇心与低年级科学课程

(一)好奇心的作用

好奇心是指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未知的新奇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促进人的智能发展和帮助认识客观世界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个体终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可以促进学习,发展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还有助于促进个体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科学课程学习中,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发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科学课程对发展好奇心的作用

科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以及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均具有激发好奇心的特点。科学课程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或亲近自然或源于生活,儿童对这些内容具有天生的探求欲和好奇心。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亲身体验、观察、探究、制作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并进一步激发好奇心。

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态度责任目标要求: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新课标中不同学段好奇心和兴趣的目标要求详见表1所示。

好奇心与兴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儿童对于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是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为基础的,通过好奇心的驱使,可以逐渐使儿童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达到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四个层次。在不断提升对科学学习兴趣层次的同时,也促使儿童对科学产生越来越强的好奇心。

(三)一年级儿童好奇心的表现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好奇心,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敏感、对未知的好奇、喜欢提问、动手探索、主动学习、模仿和尝试等。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同一个儿童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好奇心。一年级儿童的注意时长通常比较短暂,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持续集中在一个任务上,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探索新事物时容易分心,无法深入。

(四)科学教材初始单元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编写要体现适切性的原则。在保持教材风格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教材的容量、结构、版面、活动等要体现各学段的特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满足不同区域学生的需求。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游戏化、生活化的科学领域的课程学习,很难迅速适应小学阶段的系统化科学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儿童人学的初始阶段,要重视幼小衔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在一年级科学教材的初始单元,希望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相关学习内容,知道学习科学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科学学习的好习惯,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等。这些需要在保持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前提下来完成。初始单元的教材要重视幼小衔接,在入学适应期以综合性活动为主,突出活动的游戏性和生活化。所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一年级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理想追求。

二、科学教材初始单元具有的特点

一年级科学教材初始单元不仅是幼小衔接过渡单元,还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课程的良好开端。人教/鄂教版科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单元是走近科学,包括“‘钓鱼游戏”“不倒翁”“怎样学科学三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具体体现了科学教材初始单元应该具备的主要特点。

(一)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有趣味性

一年级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活动内容设计尤为关键。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科学世界,教材活动内容要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富有趣味性,让儿童在玩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例如走近科学单元,教材安排了如下一些有趣的活动。

第一课是 “‘钓鱼游戏,主要是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首先,学生试一试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然后,观察鱼钩小鱼的内部,发现小鱼能被钓起来的原因,即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接着,利用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解决不将手伸进水杯且不把水倒出来如何将水中的曲别针取出来的任务。

第二课是不倒翁,主要让学生在制作和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首先,通过观察和玩不倒翁,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之后,制作并测试不倒翁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最后,回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反思体验和收获。

第三课是怎样学科学,在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过程的基础上,学生体验科学家是怎样研究问题的,进而了解学习科学的方法与习惯。第一个活动是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首先,通过观察沙滩上的动物脚印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之后,通过观察和比较多种动物的脚印得出结论。第二个活动是学习科学的方法和习惯。通过交流与分享,让学生了解科学课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应养成的好习惯。

上述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事物和现象,绝大部分儿童都能够亲身感受或体验,既能充分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他们理解的水平上开展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制作等活动,不仅能了解与科学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还能了解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应养成的习惯,在富有趣味性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激发起他们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好奇心,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具有生动性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和奇妙的世界。科学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优化,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一是教材注重文字与图片的有机结合。文字部分简洁明了,拼音标注,易于理解;图片采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真实照片,直观地展示科学内容与活动。这样图文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促使学生成功探索科学的奥秘。例如“‘钓鱼游戏一课,学生在利用钓竿尝试哪些小鱼能够被钓起来后,教材展示文字为观察鱼钩小鱼的内部,我们有什么发现?图片部分展示的是鱼钩钓竿和不同小鱼内部放大图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清晰地展示了此阶段的活动内容,即学生观察鱼钩是用什么做的,小鱼的内部又有什么。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有效引发学生辨别与思考,发现鱼钩是用磁铁做的,能钓起来的小鱼内部有磁铁片或铁片,不能被钓起来的小鱼里面是木片、塑料片、铜片等,进而发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二是教材注重版面设计简约大方。合理的版面布局、清晰的字体和图片排版,会使教材整体上看起来既美观又易于阅读。例如,走近科学单元页,图片分为两部分,大图是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时的情景,右侧部分有三幅图,分别是机器人做家务、学生利用乐器演奏、蜥蜴伸出长舌捕食的情景,四幅图分别指向不同方面的科学事物或现象。文字部分为两部分,上面是第一单元走近科学指明单元位置和内容,下面文字是仔细观察一些现象,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想知道的问题,指向探究实践的提出问题或明确问题的要素,同时也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学习中至关重要,进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三)拓展活动设计贴合教学内容,具有操作性

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内容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课外阅读相结合;教材内容要给教师留有空间,便于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发挥创造性。走近科学单元的前两课,分别设置了一些拓展活动。第一课拓展活动为有趣的科学活动,包括纸能拖住水吗”“纸巾能运水到中间的杯子吗,第二课拓展活动为玩纸蜻蜓

在科学探究活动 “‘钓鱼游戏之后的拓展活动有趣的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发他们针对现象提出问题的习惯。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不倒翁之后的拓展活动玩纸蜻蜓,学生通过制作、测试、改进纸蜻蜓等活动,经历技术与工程实践中的明确问题、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等过程。另外,两个拓展活动还有助于教师丰富课内外的实践,既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变成课后实践作业供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灵活的拓展活动还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取科学探究或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内容。

三、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教学策略

科学教材初始单元的理想追求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设计和开展教学。

(一)学习目标关注好奇心和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初始单元,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关于科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其他方面的培养目标可以相对简化。首先,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态度方面应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让学生乐于探究和实践。其次,应关注科学思维,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和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在了解科学探究和技术与工程实践要经历的一般过程的同时,初步开始培养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最后,对于科学观念目标可以相对简化。例如在“‘钓鱼游戏一课中,尽管探究活动内容指向内容要求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科学观念方面可以设为通过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和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针的活动,描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二)学习过程注重积极的评价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达、倾听、记录等课堂表现、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尽可能多地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维度有针对性地适时表扬,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另外,由于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较弱。建议教师设置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量表,评价维度可以包括表达、习惯、小组合作三个维度。通过针对小组的评价,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小组荣誉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结果支持成功的体验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科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爱上科学课,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不倒翁一课教学时,教师先要为每名学生提供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设计与制作。部分学生可能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中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成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不倒翁。

(四)学习时空提供更多研究期待

作为整个科学课程学习的初始单元,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可以与未来的科学课学习建立联系,引发学生对未来科学课学习的期待。例如,在观察小鱼的内部材料时,在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倒翁时,可以告诉学生,以后的科学课学习会研究多种常见的材料。在制作不倒翁、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生产、生活中上轻下重的工程、建筑或物品,激发学生产生对工程师、设计师等职业的兴趣。

此外,教师不能只盯着有限的课堂学习,要通过扩充学生的科学课学习时空及场域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及探究实践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活动,通过辅助性学习资料或记录单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或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探究实践任务。例如,在不倒翁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玩纸蜻蜓的任务。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制纸蜻蜓并进行测试与改进。整个任务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古往今来,许多成就斐然的科学家,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的好奇心与兴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产生,根源在于创造这些成就的科技人才拥有超乎常人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非凡毅力。因好奇心而引发的兴趣像小树苗一样珍贵而脆弱,需要悉心呵护。作为科学课程来讲,在一年级初始单元守护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好奇心,对于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奠基工程。

读后感言:每一段新的学习历程,往往最关键的是开头。不论是小学的学习、初中的学习,还是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那么小学生在开展开始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间,他的起始学习是相当重要,极其重要,尤为重要。所以这篇文章第一眼就入了我的眼,我非常感兴趣,然后看下来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好像是一拍即合。很多想说的话,作者就已经。时隔万里,说出来了内心很久的话。

你对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学习,就像我们教材组的专家同志一样。可以说思虑周全的设计了这样三课内容,那也值得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好好的去上好这一单元的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真的如编者的话一样,一道去开启学生的科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