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教学设计
江苏南菁高级中学 李天颖
一、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课标对应的要求是: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对应的教学提示是: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对应的学业要求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激素的发现、激素的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胰腺的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以科学史为线索开展教学,主要围绕着“激素的发现”“激素研究的实例”两个主题,注重科学思维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应用,注重科学精神的渗透。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归纳和概括相关结论为主要呈现方式,以强化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已初步知道了激素调节的基本知识,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也有所了解,如糖尿病。但是对于分泌腺的分类,以及激素和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和研究激素的方法,还知之甚少,这些都是这节课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2.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并尝试用该方法分析新情境下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难点: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六、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播放人体消化系统工作视频。并提出相应问题:引起胰液分泌的刺激发生在哪里?胰液的产生部位在哪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 |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
通过观看视频,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个宏观认知 |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
1.促胰液素初探 呈现最早有关促胰液素探究的科学史。事实1:1894年,法国学者沃泰默把相当于胃酸(pH0.9-1.5)的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时,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事实2: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分泌。事实3: 切除支配这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教师设疑:通过以上事实,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这些实验是否支持胰液分泌受神经调节的主张?如何解释事实3? 教师追问:同学们所提到的其他调节方式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2.学生活动: 教师提供的材料与仪器,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相应假设的实验结果。材料和仪器: 生长发育状况相近的正常小狗若干、稀盐酸、研磨工具、砂子、小刀、过滤工具、注射器等。 教师设疑: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之处在哪里? 3.概念深化 教师设疑:胰液的分泌究竟是否存在神经调节? 资料分析: ①科学家剪断狗的迷走神经后,刺激靠近胰腺的一端,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胰液分泌。②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食物的形状、气味以及食物对口腔、咽、食管、胃等感受器的刺激,均可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 教师在课堂的最后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激素的发现过程带给你什么启示?人们如何寻找激素?又如何确定它的分泌部位以及调节作用? |
学生解释:解释1(沃泰默):神经未完全剔除;解释2:排除了神经调节,是其他调节方式在起作用;解释3:在不排除神经调节情况下,有其他调节方式在起作用。 学生假设:这一调节方式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即: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学生方案展示(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剪下一条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加入稀盐酸→研磨过滤→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观察胰液分泌情况。预期结果:胰液大量分泌 方案完善:小肠黏膜与砂子研磨提取液注射至狗的静脉。预期结果:胰液不分泌 得出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构建胰液分泌方式的概念图。
|
通过呈现相关科学事实,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作出针对现象的合理的科学假设。
学生对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科学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体验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 学生科学思维更进一步发展。从推理假设进阶到设计实验。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曲折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使在当时得出的结论,多年后也许有需要完善与修改的地方。使得学生理解要具备批判思维的重要性。 |
七、板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