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乡土文化资源 2024-09-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活用乡土文化资源

何凯旋(浙江省义乌市义亭中学)

现代中国从传统的乡土社会一路走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守望着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根基。《完 善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指 导 纲要》指出,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浙江义乌作为吴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商贾文化昌盛,乡土民俗朴实,地域特色浓郁。我们将乡土文化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热情等有重要作用。

1. 走访了解,文化探寻中激发学习意趣。乡土资源具有地缘性、地域性和特殊性。学生只有了解家乡的乡风乡俗、乡民乡情、乡音乡貌,将乡土文化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深入理解文化根脉和人文底蕴,才能激发爱家爱乡之情。学生在走访中发现乡土文化的魅力,汲取有价值的精神营养,也有助于唤起乡愁记忆,激发学习内驱力。

如教学必修4《哲学与文化》,基于“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的要求,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以“寻访乡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义乌民间故事组、义乌乡土民俗组、义乌思想哲学组、义乌乡贤榜样组、义乌非遗文化组等,深入乡间地头,走进博物馆所,了解义乌丰厚的乡土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义乌思想哲学组学生走访东南 三 贤 吕 祖 谦、朱熹和张栻的故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对学生寻访的资源,我们要重视转化,以备选用。一是重视分门别类,合理甄别,整体规划,梳理提炼优质的课程资源,形成体系。二是重视有效转化,加强与教材内容的合理链接,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学习的补充性资 源,服 务 学 习。重视学生需求,促进学习成长,制成精美的“乡土文化资源卡片”,方便取用,激发学 生 进 一 步 挖掘、深化、运用的积极性。

2. 学生本位,课堂教学中理解学科知识。厚重的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学生发展本位,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合理补充、延伸扩展和适度整合,力求乡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的乡土气息,助力学生架构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价值链接,夯实学科内容,理解课程逻辑。

乡土为媒创情境,学科知识有建构。借助乡土文化资源创设案例式、议题式等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熟知的学习“景观”中获取知识逻辑的综合视点和知识理解的有力支撑。如我们引入义亭镇田心村的“村落文化”,展示田心村作为金华火腿的发祥地之一和义乌百子灯的发源地,每年举行盛大的“猪羊祭”庆祝丰收民俗等活动,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视角建构文化的价值功能。

文以载道设问题,思维演进重进阶。乡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多面性为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提供了极好的问题和思考视角。如我们设问:(1)请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该“村落文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2)田心村准备建一座火腿博物馆,通过现代仿真模拟技术,高度复刻火腿的传统制作工艺,试对这一做法做出合理解释;(3)探讨新时代村落文化的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任务性问题以关联结构发展思维,聚散结合,提升素养。

3. 综合探究,课外活动中提升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要求学生以脚踏实地 的 行 动 去 了 解、感受、展示它的价值思想与鲜活生命。乡土文化资源的人文性、历史性为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探究活动、有序参与社会实践、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活用乡土文化资源 45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传承中华乡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如我们和历史、地理学科教师联合开展“乡村村名溯源,寻根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列出准备调查的村庄,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认领任务,围绕“村 名 溯 源”这 一 主 题 合 作 展 开 调 查。学生走村串户,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访谈、阅读村志、网络浏览,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对资料分类,探究村名的历史渊源主要有姓氏命名、地形方位、河沟桥梁、名胜古迹、官阶职业等。同时,对一些消失或即将湮灭的村名也进行了分析。

这一活动强化了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制作了“义亭镇村名之旅大富翁”游戏卡,游戏卡上印有村名由来、逸闻趣事和特色景观,展示乡土文化的魅力。二是呈现活动成果,向低年级学生传授研究方法,宣传村名文化,编辑“义亭镇村名谱”等校本教材,展示了积极的社会参与。

4. 提升内涵,开掘深化中培育家国情怀。将乡土资源引入校园,提升价值内涵,对于助力校园文化和文明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开发,我校 形 成 了 “探 寻—引 进—开 发—研 究—推广”的乡土资源挖掘模式。把乡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运用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让乡土资源成为家乡“精诚果毅”文化教育的载体,发挥了很好的育人作用。

其一,渗透乡愁教育,培育家国情怀。我们通过乡村路名的变迁引导学生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用好乡土影像资料看山乡发展巨变,讲述曾经的“忙假”了解农耕文明的演变,说说家乡话体验乡音乡情,让义乌“文化回归”成为一种记得住的乡愁,焕发新生,重放光彩。其二,开设校本课程,拓展文化意涵。我们以“面向学生,面向家乡”为主题,结合学科教材,依托家乡人文资源和区域优势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如“义亭陈氏孝文化传承”“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文化印记”“义亭六艺大课堂”“义乌红糖记”等实践类选修课程,增长了学生学 识 见 识,提 升 了 校 园 文 化 内 涵。其 三,传承义乌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义乌的勤劳乡民用自己的智慧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我们讲述义亭镇俞巧仙、周中平等新乡贤与家乡共同成长的故事,学生感同身受,心潮澎湃,发起“学习乡贤、建设家乡”的宣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五亭有爱,温暖常在”道德讲堂,学生表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义乌精神为指引,让乡土文化滋养精神,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罗松涛)

  • 阅读(9)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