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妙用"做数学" 2024-09-17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妙用"做数学" 

  

  [摘要]初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初中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做数学”受到了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该教学理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白学生对数学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对“做数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展开阐述 “做数学”的原则,以及妙用“做数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做数学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融入了很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哈尔莫斯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数学”为此,“做数学”成为了当下初中数学教师重点实施的教学模式。“做数学”教学模式是用学生的视角去看数学,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提供充实有力的数学依据,打造全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1]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做数学”的优势

中国乃是教育大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开辟素质教育新历史。虽然现在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初中数学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应试教育,始终采取师讲生听教学方式,使课堂缺少活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教学任务,融入“做数学”进行全面创新,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因“做数学”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具备特殊优点:

(一)具备良好教育价值

传统数学教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做数学”与以往教学不同,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中利用工具证明数学知识,与传统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相反。初中阶段,学生的事物辨别能力尚在发育期,无法对一些事物、经验进行正确辨别,而“做数学”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得直观、枯燥变得趣味,还具备良好教育价值,“做数学”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将知识贴近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丰富了学生生活经验。学生会在运用能力过程中积累更丰富、全面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从感性阶段迈向理性阶段,让学生对数学有个全面的认知。其次“做数学”还能够锻炼学生意志力和合作精神,当学生在进行“做数学”过程中,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迫于此学生会询问教师或者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深刻体会到知识剖析历程艰辛,让学生越战越勇,养成合作精神。

(二)具备能力培养价值

“做数学”彰显了学生自主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质是为学生构建创新课堂,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不同能力。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创新、去解决问题,发现数学的奥秘,在实践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各种数学与非数学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当能力提升之后,个性发展自然得到落实,使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

二、"做数学"的原则

(一)综合原则

“做数学”理念秉承了陶行知的“教学合一”教育理念,能够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个性需求,教师在“做数学”教学模式前要遵守模式的“综合原则”。所谓综合原则,是指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新课改鼓励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打造新课堂,但有些传统教学方法、知识是值得继承下来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新旧合一,整合教学资源,巧妙运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做到温故而知新,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双主体原则

“以生为本”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刻了解“谁学习谁是主体”这句话的含义,而在“做数学”教学中,则讲究教师、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在“做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提升了自主能力,充分体现了双主体原则,使初中数学课堂在素质教育原有的教学理念下,又提升了一个层次,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循序渐进原则

“做数学”将初中数学所有的课程按照由小变大,由易到综的原则进行整理规划,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化。采用循序渐进原则,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加快知识理解速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层次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数学基础、智力、性格、各项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会出现学习差异性。而“做数学”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造不同难度的教学体系,辅助教师展开分层教学,保证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需求,为此,教师要遵守层次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层次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做到不同层次学生,教学方式、目标不同,从而平衡数学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统一教学[3]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妙用"做数学"策略

(一)妙用“做数学”,实施理实教学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需要脑子记忆数学知识,还要行动验证数学理论,而“做数学”的本质是动手学习,所以实施数学理实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点进行有选择地筛选,找出适合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并深化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可以想到日常生活中能经常遇到一元二次方程,如经营、销售、利润、房产等,很好地证实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一元二次方程”是可以用做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学习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用生活案例出题,如“春秋季节,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为有效控制传播,建议学生每天佩戴口罩,4小时一换。某校每班平均人数恰好是班级数的两倍,某天所有学生都按建议使用口罩,在校时间8小时,口罩使用量达到了10000只。问该校平均每班有多少学生?”像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学生会有所共鸣,用生活代替数学中的“甲乙丙丁”简化了难度,为接下来的数学打下基础。

(二)加强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数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师讲生听”,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数学,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消化不良”。但“做数学”教学方式具有互动性、探讨性特点,转换“师讲生听”教学弊端,始终秉承“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教学理念,将技能、能力一把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巧用“做数学”,抓住“做数学”教学特点,开展合作探讨,让学生自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获得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技能。“做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合作看重的是学生解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以及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一课时,在讲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式时,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会把五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全部讲出来,然后开启题海模式,但这种方法只是向学生传授最基础的知识,让学生知道了证全等的方式,但学生并不会运用,从而做了无用功。为此,教师可以展开互动,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证明三角形全等一定要同时满足全等条件吗?”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与小组探讨,并让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想法,之后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分享自己组的验证思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了“全等三角形”,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交流,弥补自己在数学上的不足,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做数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能通过自身学习、体验来获得数学重视。而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班级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做数学”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问题或者挫折,自己会尝试进行解决,或者求助教师、同学,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菱形、正方形”一课时,传统教学,教师会直接进入主题,给学生讲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求证方法,这种零互动零交流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几何在学生心目中抽象的印象。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让小组进行合作互动,去求证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者的关系,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将小组分为“证明菱形与正方形”“证明矩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三大组进行探讨验证。之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个验证大会,小组在分享验证过程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

如,证明了菱形与正方形的小组,用教具摆出了正方形和菱形,并用尺子进行测量,最后得出:菱形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正方形是四边相等且。”这时有的学生提出质疑:“那你的意思是菱形就是正方形咯。”

小组同学回答:“正方形与菱形的边虽然相等,但是正方形有两个90°的角,菱形没有,所以准确地来说正方形都是菱形,但菱形不是正方形。”教师在讨论中要承担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不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合作交流、提出质疑,增强学习数学自信心[4]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下,教育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数学,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做数学,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做数学”的妙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重视传播学习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时发展,活化了数学课堂,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迪.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反思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007):P.293-293.

[2]杨红.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4):0097-0097.

[3]于李琴.巧用"问,做,用,纳"四步走,助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J].学苑教育,2019,000(005):P.90-90.

[4]王颂.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0(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