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设计让课堂动起来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设计例谈 薛相锋
摘要:随着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的投入使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落脚到了“如何设计科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这个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应遵循以下“五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设计;课堂活动 一、立足教材,使课堂活动科学化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内容的序列化呈现,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它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系统化地渗透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基本要求,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用好教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活动,既便于操作,也能使课堂活动更显科学性。 (一)根据教材栏目设计序列化活动 道德与法治每一课都设有 2 到 4 个栏目,栏目的名称就像文章的“题眼”一样,提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根据栏目来设计教学活动,既轻便简洁,又能使教学活动层层递进。这样的活动,目标指向明确,而且被课题内容串连起来,不是零散地呈现,而是循序渐进地序列化建构。如一年级下册 11 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设有四个栏目: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 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就可设计“介绍‘小伙伴’”—“寻找‘小伙伴’”—“欢送‘小伙伴”’—“晒晒好习惯”等序列化的活动,由浅入深地让孩子懂得整理的道理和方法,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二)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化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文内容主要由插图及文字组成,这些插图和文字,也是我们设计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根据这些图文设计活动,可以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如二年级下册第 6 课“传统游戏我会玩”,在“传统游戏知多少”栏目下,可设计“玩爷爷奶奶玩过的游戏”活动——挑小棒、竹竿舞,利用多媒体播放游戏规则,并且播放游戏内容,我们也来玩一玩、讲讲游戏中的表现和感受等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在切身体验和实践中受到规则意识、合作精神、谦让美德等的感染与熏陶。 二、对接现实,使课堂活动生活化 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性,课堂中要善于把课程内容生活化,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变成生活化的活动。如“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中,如果只重新回顾爷爷奶奶玩过的传统游戏,范围太窄,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传统文化,就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可引入搭积木、修房子、五子棋等从传统游戏中传承下来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变的游戏,让学生体会现在与传统的不同,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的课堂设计也就更加生动、有效果了。 三、贴近儿童,使课堂活动人性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角度,放眼儿童的视野。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和活动要符合儿童特点,才能被儿童所理解、接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 10 课“清新空气是个宝”,如果照课本给学生讲空气质量,讲空气污染,便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是难以接受的。但如果设计成“空气影院大家看”“身边污染我来说”“我给空气洗洗澡”等儿童化的趣味活动,学生在看、听、说、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环保意识的熏陶,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四、运用多媒体引入故事,使课堂活动情趣化 把故事引入课堂,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创编故事等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一年级下册第 3 课“我不拖拉”,笔者在网上下载各种典型的有关拖拉现象的视频和故事,例如“拖拉鸟”的故事,或者编、演“拖拉的猪八戒”等故事,使 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懂得做事不拖拉的道理。 五、对照行为,使课堂活动鲜明化 学生品格、习惯的养成,价值观念的形成,既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同时也是主观自我建构的。在教学活动中,不时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言行与教学内容相对照,就能促进学生自我建构,增强教学效果。如“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在“晒晒好习惯”的活动中,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习惯对照;“我不拖拉”一课,让学生与拖拉鸟、猪八戒对照。在这样的对照中,学生对好坏对错的分辨更鲜明,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是一种抽象的说教,而要靠在体验中认知。“五化”设计,强化了学习的体验性, 使教与学活动化,是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
批注
平时解读教材时对细节之处关注不够,原来,标题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用好教材插图,能为情境设计助力。
道法课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实践,因此,对照行为是必要的教学环节。 |
【推荐理由】: “五化”的概念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时,多向这几点靠拢,更能够提升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篇文献篇幅虽短小,但理念切合教学实际,有一定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