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探究 2024-09-14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高中思政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探究

夏晓燕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江苏省 无锡市 214400

[摘    要]: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但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判断力。基于此,本文将从高中政治教学现状、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关 键 词]:高中政治;政治课堂;德育教育

政治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公民素养、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因此,德育教育不应当被孤立看待,而是要被嵌入到政治课程的各个层面。这种有效渗透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更全面的教育视野,更需要创新教学策略、灵活评价方式,使得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温床,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高中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面素质的公民。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政治课堂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学生则需要通过听课和记笔记来获取信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枯燥,难以保持专注。另外,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受到限制。政治课程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法律、政府机构、国际关系等,而仅仅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难以全面深入地覆盖这些内容[1]

(二)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高中政治课程通常涵盖政治学理论和政治事实两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高中政治教学目标集中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案例的学习和训练。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生常常被要求理解和记忆各种政治概念、理论体系和思想观点,而课堂上的教学往往限制在知识点的简单传授,缺乏对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的深入剖析。这将会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深层次理解[2]

(三) 课堂氛围不活跃

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应当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课堂互动,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程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氛围相对低迷。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不积极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感到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课程内容的陌生感。另外,部分学生对政治主题缺乏深刻理解,认为政治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表现出较低的投入度。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实际政治事件的分析,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等,使政治课程更具吸引力[3]

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 丰富高中政治课堂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依赖于教材内容,重点讲授理论知识,使得政治课堂显得单一、死板,缺乏趣味,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政治课堂。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不再僵守于教材,而是从更广泛的生活角度出发,主动搜集与德育相关的实例和案例。通过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为培养具有广泛综合素质的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意识到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在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进而改变政治课堂的性质和效果,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提升,推动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在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品行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适时的帮助和引导,使得教育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另外,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观察能力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的本质,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公民[4]

(三)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探索。这一做法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健全价值观、人生观。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关键阶段,渗透德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政治课堂中引入德育元素,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深入理解。通过讨论现实中的伦理困境和道德选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知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敏感性。另外,在政治课堂中引入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道德选择,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进而为国家培养出自觉守法、遵纪守规的三好学生。

三、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价值追求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某一主题时,可以列举实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这一课程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金融主体,创办企业的相关要求,依法经营的规则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如三亚市某水产摊,在售卖海鲜产品过程中,为了增加海鲜重量,缺斤短两,故意使用不沥水的袋子装海鲜。在讲授这个案例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诚信经营是商家的立市之本,缺斤短两缺的是良心,失的是信誉。在这个案例当中,商家不仅违背了诚实、讲信用的原则,并且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根据法律,商家的行为违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第八条的规定。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不诚信经营,不仅会失去信誉,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得到相应的惩罚。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渗透方式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通过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德育元素更加生动深入地融入政治教学,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创建在线讨论论坛,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与政治相关的伦理问题、道德选择等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辨和表达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在虚拟社交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言论礼仪和辩论习惯。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在线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地为学生呈现与德育相关的案例和情境。通过展示影视片段、图表资料等多媒体内容,使抽象的伦理道德问题更加具体化和可视化。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参与德育教育中[5]

例如,在学习“珍惜婚姻关系”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掌握婚姻关系中的道德原则和责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家庭和婚姻的微电影或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婚姻关系的思考。在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突出婚姻对社会的影响。借助,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婚姻关系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是什么?一个健康的婚姻关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以及如何在婚姻关系中履行道德责任?另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婚姻案例,包括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学生使用电子设备,阅读这些案例,并分析其中的德育问题。通过在线讨论或协作文档,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涉及的道德原则和责任。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婚姻中的责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婚姻关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借助视频录制或在线直播,让学生呈现不同情境下如何处理道德问题,强调珍惜婚姻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学生不仅能够理论性地了解婚姻关系的道德原则,更能够通过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使教学更具活力和参与度,并培养学生在面对婚姻时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将德育理念转化为学生实际行动的力量。使学生获得一种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的德育态度。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原则,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这种情境化学习使德育更加生动具体,不仅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德育原则,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素质和人际沟通技能。

例如,在学习“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这一课程时,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纠纷解决方式的原理和特点,并培养学生在纠纷处理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介绍“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主题,引发学生对不同解决方式的兴趣。通过案例、影片等展示不同类型的纠纷,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接着教师简要讲解传统的法律诉讼解决方式,以及其他非诉讼方式如调解、仲裁、协商等。强调每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模拟案例,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鼓励学生考虑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比较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每组选择一种解决方式,并通过模拟法庭形式呈现整个解决过程。另外,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调解员或法律专业人士到课堂,进行实际调解案例的讲解和体验。学生亲身参与模拟调解,体验调解过程中的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既在理论上了解纠纷解决的多元方式,又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了各种方式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四) 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点的记忆以及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掌握程度,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学生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评价方式,使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当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6]

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不同哲学、宗教、伦理观点等对人生价值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中的不同人生观。接着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具体的案例,让每组学生讨论案例中体现出的不同人生价值观,并说出这些观点对实际生活中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并写下自己对人生观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每个小组间成员也可以进行互评,评价对方在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生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而创新评价方式则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为其未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刻的理解德育原则,创新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强.高中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探究[J].学周刊, 2023(20):103-105.

[2]白玛加措.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传奇故事, 2023(1):31-32.

[3]李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时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3(9):0057-0059.

[4]刘中荣.略谈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3):3.

[5]杨帆.高中政治教学中体验式德育教育的融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2(15):0049-0051.

[6]白玛央宗.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传奇故事, 2022(20):17-18.

附件:

  • 阅读(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大思政德育”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