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2024-09-14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彧帆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3-11-16 执教地点:南菁中学 执教内容: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参加对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为“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细胞特定区域的化学反应供能,为细胞生存所必须”,是“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这一重要概念的组成部分。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掌握ATP的生理功能,理解ATPADP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从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中深入理解细胞中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ATP分子结构的分析与探索,尝试构建ATP的结构模型,理解ATP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构建ATPADP转化模型,初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

3.通过事实资料分析,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的含义,发展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最近热点,课堂上教师展示一段苏炳添百米夺冠的视频,短暂介绍苏炳添克服亚洲人身体习惯,改变起跑脚后突破十秒大关,并定格其起跑动作,引导学生思考:跑步是运动器官的有序活动,需要消耗能量。画面中左腿蹬地,右腿后提这一动作就需要腓肠肌收缩实现,回顾已学知识,你认为腓肠肌的收缩需要什么物质为其供能?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回顾相关供能物质。展示资料1:用锌铜弓刺激离体的蛙腓肠肌标本,能发生收缩,但多次刺激后,腓肠肌标本收缩减弱甚至不再收缩。滴加1.2g/100ml的葡萄糖溶液后,用锌铜弓间歇刺激,腓肠肌不收缩。通过资料,学生明白葡萄糖无法直接为腓肠肌收缩供能,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设计意图:

在如今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见过萤火虫,故对教材上问题探讨中涉及的萤火虫发光实例没 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在此改为运动情境导入。看似是百米夺冠,遥不可及,但生活中人人都有跑步的经验。通过聚焦热点,创造运动情境,思考真实的生物学现象并从中发现生物学问题,在学生产生疑问后,提供资料,不仅可以自然回顾已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构建模型,形成概念

为什么葡萄糖不能直接利用呢?要形成ATP,由ATP来直接供能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观:ATP有如此特殊的功能,是因为其有特殊的结构。并展示资料2AT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衍生物,中文名为腺苷三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可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利用课前下发的各种形状的磁铁片,根据资料,在小白板上尝试小组合作构建ATP分子的结构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ATP既然可以直接供能,其结构中一定有特殊性,能够储存能量,待学生疑问时,展示资料3: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若将磷酸基团相连,由于相互排斥,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学生根据资料修改模型。待学生完成后,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并请小组代表讲解构建ATP分子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ATP的化学结构式,逐步引导学生说出ATP分子各部分结构,理解三磷酸腺苷的名称含义与ATP三个字母的含义。用弹簧作类比,以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做基础,帮助学生理解ATP分子中的特殊化学键。

设计意图:

学生此时还未在化学中学习化学键的知识,但在物理上已学过弹力的相关知识,可以理解弹性势能,故用弹簧作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不仅将各学科的内容进行联系,也加深了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

3.动图情境,论证机理

被压缩后的弹簧很不稳定,很容易释放出其弹性势能,ATP也一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磷酸基团更容易离开ATP,携带着其转移势能,与其他分子结合呢?展示资料4: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离腺苷最远的磷酸基团已带上32P放射性标记。待学生理解ATP的水解后,教师引导新一轮思考: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会用于哪些生命活动?

教师展示钙离子跨膜运输的动图,回顾相关知识,通过简短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在跨膜运输时,膜上所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ATP的供能机理: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核苷酸等分子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此外,还通过动图展示了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蛋白质合成,包括本节课开头的腓肠肌收缩等过程,让学生理解了ATP 中的化学能转化成光能、电能、渗透能等。

4.根据资料,构建转化

细胞内时刻都在发生着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ATP是如何提供这些能量的?教师依次展示资料5:研究显示,一个成年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约有40kg;在剧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ATP转化成ADP。成人体内ATP总量约2~10mg,人体安静状态下,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缩1~2s。每个细胞每秒钟可合成约1000万个ATP且同时有等量ATP被水解。

这么大的消耗量,是否意味着人体内就存在这么多ATP呢?体重的一大半都是ATP?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ATP消耗量大但含量却很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ATP合成和水解十分迅速。并在小白板上,以构建的ATP分子模型为基础,构建ATPADP的转换关系模型。

教师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深入理解ATPADP可以快速相互转化是解决能量供需矛盾的关键,同时进行提问:ATP合成与水解的过程中,能量哪来?从而引出ATP的水解合成与放能反应、吸能反应的关系。最后教师总结:ATPADP的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的,如此才能维持我们细胞生命活动的稳定性,初步建立细胞内的稳态和平衡观。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构建ATPADP的转化模型、分析资料,解读ATP水解合成与放能、吸能反应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学生在构建ATP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转化模型的构建,在过程中熟悉ATP的分子结构,同时基于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有助于探究能力的发展。

5.联系生活,开拓思维

回顾资料1,在滴加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腓肠肌,发现腓肠肌收缩,思考细胞为什么不直接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物中的能量, 而是要将能量转移至ATP中再利用?展示资料6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能量2870kJ1 mol ATP水解可以释放能量30.54kJ。从能量释放量与ATP分子结构式的角度进行解释,将糖类等能源物质比作支票和存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将其兑换成现金后才能使用,帮助学生生成并深刻理解: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的能量“货币。”

教师展示资料:三磷酸腺苷二钠是核苷酸衍生物,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以及核苷酸的代谢。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等需要能量时,三磷酸腺苷即分解成二磷酸腺苷及磷酸基,同时释放出能量。联系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ATP是否为兴奋剂?在运动员训练时,能否使用ATP药物,来给腓肠肌等肌肉收缩提供更多的能量,提高成绩呢?

设计意图:

介绍ATP类药物,开拓学生思维,前中后相呼应,运动情境贯穿其中,并通过回顾与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利用结构与功能观解释ATP能够快速为肌肉收缩供能的原因,理解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理解能量“货币”的含义,最终明确ATP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运动时的肌肉收缩”为探究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首先引发学生对细胞内直接供能物质的思考,通过回顾已有的相关供能物质,引入新知;再引导学生根据资料逐步构建ATP结构模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ATP的结构与功能;最后基于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前中后情境贯穿,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观,初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但学生由于缺乏化学键的相关知识,教师若先呈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结构模型,再让学生去构建ATP的结构模型,也许会更好,学生也更能理解何为“腺苷”,从而能够拓展ADPAMP等相关知识。

附件:

  • 阅读(1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