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即是育分:分数之上、分数之下、分数之外才是教育 2024-09-1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育人即是育分:分数之上、分数之下、分数之外才是教育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说过: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好的教育,既要着眼长远,做影响一生的教育,为孩子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又要关注当下,做学生喜欢的教育,追求学习成绩和快乐生活,做到素养、兴趣、快乐、成绩兼顾,塑造绿色、可持续、有后劲的教育生态才是好的教育。

一、做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超越纯粹的知识和学科,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育观念认为,单纯追求高分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

首先,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重视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更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分数之上的教育注重实践。传统教育往往以书本知识为主导,缺乏对实际应用情境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分数之上的教育重视创新。传统教育往往以标准答案为导向,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应用知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了核心竞争力之一。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方法,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来发展他们的创新潜能。

总结起来,分数之上的教育强调对知识和学科的超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育理念认为单纯追求高分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因此,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人才。

二、做分数之下的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下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注重培养做人做事的根基,重视人格塑造、习惯养成和态度培养。

首先,重视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的集合,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处理问题。在分数之下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感、诚实守信等品质。通过注重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学生可以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公民,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其次,重视习惯。习惯是个人长期形成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并且对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分数之下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交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可以更好地习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重视态度。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事物和面对问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表现。在分数之下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态上度,对待困难和挫折的乐观态度,以及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友善态度。通过培养良好的态度,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并且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结来说,分数之下的教育强调做人做事的根基,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习惯和态度。通过重视人格培养、习惯养成和积极态度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也关注他们在社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能力。

三、做分数之外的教育。当谈到教育时,分数只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分数之外,还有其他重要方面需要关注和培养,包括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班级文化、课程建设和评价方式。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决定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师生关系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发展,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与教师建立互信互动的良好关系。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决定学生人品和格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温暖、支持和鼓励,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需求、参与他们的学习以及提供适当的指导来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和价值观。

3.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决定理想和信念。是学生在校园中的共同认同和归属感的体现。一个积极向上、友善和包容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合作与分享以及倡导尊重他人的行为来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决定学生素养和能力。课程建设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优质的课程应该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5.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决定学生动力和思维。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并且注重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6.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通过与同伴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讨论课和项目研究等形式来促进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总结起来,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分数,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设计优质的课程、改变学习方式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的综合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是培根、育根、养根的工作,是激励、唤醒、赋能的工作,是做人、立德、育魂的工作。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知识和分数只是育人的工具和途径,决不能把学生作为谋取成绩和分数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育分为主的教育可能获得高分,但往往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丧失生活乐趣、缺失全面发展、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代价,可谓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背道而驰,可谓在走向教育的反面。而育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等。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以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并为未来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育人与育分并不是完全独立面的概念,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以育人为目的教育才能取得绿色成绩,先育人再教书才能发展核心素养,一个优质的教育体系应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又关注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平衡育人与育分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推荐理由: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注重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分数之上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