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具体通过从小处入手,大处生成;将错就错,拨乱反正;一静一动,合理提升;由浅入深,化难为易;铺平垫稳,掀起高潮,尝试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培养、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让政治课堂更有趣、更有情、更有理。
对立统一的方法在政治课堂中的策略性运用
——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例
【摘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自然界最喜欢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笔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具体通过从小处入手,大处生成;将错就错,拨乱反正;一静一动,合理提升;由浅入深,化难为易;铺平垫稳,掀起高潮,尝试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培养、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让政治课堂更有趣、更有情、更有理。
【关键词】:对立统一 政治课堂 策略
一、小处入手,大处生成。
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否定的意思是明白的,但是对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还是不十分理解的,根据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量质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马哲的核心要义。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三大定律之一,现实和理论意义重大,学生望文生义,自然不懂得它的深层次意义。
我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细微处入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问题。1、对于昨天的政治默写,老师在你的本子上打了X,说明了对你默写的这些内容是怎样的态度,这种否定符合辩证否定吗?2、学生通过订正作业,自己否定自己,能获得什么?学生到此能感受到辩证否定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地辩证否定才能有个人的学业进步。3、结合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请你谈谈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的必要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到只有改革,进行不断地辩证否定,即使进入新时代,我们尚需改革,把改革推向深水区,坚定了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的论断。从小处入手,而不停留在小处,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安排中既要考虑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实现立德树人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将错就错,拨乱反正。
﹝1﹞“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正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在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而是应该把这种“错误”当作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既能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分析辩证否定观实质知识点时,举了历史课正在学习的有关新文化运动关于“打倒孔家店”的事例,学生一致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代替旧文化的过程。我没有指出学生观点的不足,反而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历史知识学得不错,再顺势设问这符合辩证否定观吗?同学们认为这不符合,这是一种彻底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我进一步和同学交流历史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既然新文化运动我们从意义上来看是如此的积极,那么你们又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两者是否相矛盾?这一问彻底点燃了学生探讨的欲望,同学之间经过互相探讨,终于认识到“打倒孔家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同学们对有些问题的认识经常会有错误,这一点并不可怕,错误是难免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能够直面学生的思维误区,将错就错,找到矛盾的焦点,巧设材料、机智引领,最终实现拨乱反正的目的。
三、一静一动,合理提升。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课堂翻滚而来,立足情景展开教学,探究生成知识,尽力让学生动起来。但是,一味追求“动”,忽视“静”,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俗话说:静能生慧。这就需要教师在恰当的环节,给予学生静心思考的机会,做到动静结合。思考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2﹞人是会思考之芦苇,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强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一定意义上,学生的思考决定了对知识掌握的高度。我们发现当前有些政治课堂教学学生多了些热闹、少了些理性。然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生应有的关键能力。那么,学生为什么学习了知识总是用不上,高度不足呢?我以为主要是学生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不想思考。
本课在完成对辩证否定观知识点的理解后,我以屠呦呦一生倾情青蒿素为实例,让学生结合本课思考屠呦呦是如何破解青蒿素提取的“密码”的,挽救百万人的生命的?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没有立刻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先静下来思考。我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后对材料和理论让同学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解答过程。我们最终得出屠呦呦的成果的研制过程中,屠呦呦研制团队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对传统中医药的贡献以及成果进行大量的研究,做到了尊重书本、尊重权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不局限于前人的认识成果,运用毕生之力,几十年的反复试验、提炼,获得了创造性地结果。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对青年学生今后如何进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原因的理解,教材是这样分析的,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理由的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内容既抽象又枯燥,离学生的生活以及认知构成又比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抽象,不容易学进去。
我决定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我选择用图例加以引导和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代表矛盾的统一体,把这个同一体分为不均衡的两个方面。并且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加以配合。1、一个事物的性质有什么决定?2、有时为什么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的不变?生回答,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引导学生这是一种对事物的肯定。3、但是,其性质是否会永远保持不变,为什么?学生立刻能明白一事物终将成为过去,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否定。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辩证法的本质,我们要对现成的事物在肯定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批判、革命、创新,这是我们人类的使命,也是人类向上的车轮。这样安排,我觉得从浅处(学生们已知内容)出发,化繁为简,把学生思维带向远方。
五、铺平垫稳,掀起高潮。
最近在看电视上的相声节目,那些优秀的相声演员都是“斗包袱”的高手。 ﹝3﹞“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很重要,艺谚中素有“铺平垫稳”之说,即指明只有悉心揣摩观众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用语言一层层系好“包袱儿”,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我们课堂教学想要掀起一个个高潮,也需要做到“铺平垫稳”,方能水到渠成。反之,则会欲速则不达,往往知识生成比较生硬,难以达成预设效果。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对我们的要求有两个层次,我们对既有的一切既要敢于破,又要勇于立,这样我们国家、民族才会更有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这两个层次本来是本课的落脚点,但是我们直接输出这两点,只能收获“硬着陆”,很难掀起高潮,实现预想效果。我们要做到“铺平垫稳”,稳住节奏推进教学。笔者从南宋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的名言开始,学生认识到批判怀疑的重要性,再进一步理解破和立的关系,深刻体会次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与创新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层次,到了这个火候,我设计一个能够掀起课堂高潮的问题,我们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我们在座的学子们做什么?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就能实现“软着陆了”,也促发了我们学生创造、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也是方法论。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讲,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我们的智慧,巧妙利用我们政治老师的看家本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实践证明,对立统一的方法运用能够为我们政治课堂增加靓丽色彩。
【参考文献】:
﹝1﹞金明梅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新课程学习(上)》2012 (7)
﹝2﹞美•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 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 《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高建华 被认同,关键在于你如何抖出“包袱”《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12)